修建香港迪士尼乐园,为何成为“南海一号”水下考古行动重启的契机?
湖北卫视大揭秘 发表于:2019-09-10 09:36:59
原标题:修建香港迪士尼乐园,为何成为“南海一号”水下考古行动重启的契机?
1989 年11 月,“中日联合南海沉船水下考古调查队”在广州正式成立。11月16 日下午,正式开始针对“南海一号”的水下考古。这次行动,确定了沉船在海底的具体方位。不过由于经费问题,这次海底考察最终还是被迫搁浅。不过谁也不曾想到的是,这一搁就是十几年。当人们再次来到南海,与“南海一号”再次握手时,已经是2001年了。
沉睡海底的“南海一号”
199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应香港特区政府邀请,前往香港迪士尼乐园建设用地范围的填海区进行水下考古调查,没想到这竟为南海一号的进一步发掘提供了新的契机。
张威
1999年,曾经与“南海一号”有过亲密接触的潜水员张威一行,应邀参加了香港迪斯尼乐园的水下考古调查。在港期间,张威结识了香港商人陈来发先生,创建了名为“中国水下考古与探索协会(香港)”的组织,并为“南海一号”水下考古项目发起募捐,共募集资金120万元。此举开创了香港民间组织无偿资助大陆水下考古事业的先河。就这样,时隔十多年之后,张威和他的队员们再次来到广东上下川岛海域,寻找那艘他曾经触摸过的沉船。
工作船
2001 年4 月18 日,来自中国历史博物馆、广东省考古研究所、福建省福州市考古队的17 名队员,集结到广东省阳江市东平镇闸坡港,新千年打捞“南海一号”的大幕就此拉开。
潜水员张威下水瞬间
这次水下考古的队长正是张威,而副队长崔勇,也是中国水下考古培训班的第一期学员。当天下午,一艘海轮缓缓驶出阳江市闸坡港。这艘海轮由渔船改装,船上配备有先进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声纳搜寻系统,它就是这次海底探测的工作船。工作船每天牵引着装有声纳仪的拖鱼在划定海区内循环往复地扫描,只要荧光屏上一出现可疑物体,队员们就抛下浮标,结伴下潜,反复探摸。
可是,20 多天过去了,探摸的可疑地点加起来已经有几十处了,依然没有发现任何与沉船有关的线索。您可能不禁要问,之前的两次考察,不是已经确定了沉船的方位吗?为什么现在连续搜寻了20多天,却不见沉船的踪影呢?说到这个问题,考古队的队长张威比您更着急!
海底探索
按照计划,这次“南海一号”的调查时间只有30 天,现在已经过去20 多天了,在剩下的几天里,究竟能否出现奇迹?谁也不敢打包票。面对巨大的压力,考古队队长张威决定作最后一搏。张威请来广东省海洋研究所的专家助阵,他们带来了浅地层探测仪。5 月13 日下午2 点,考古队员崔勇在一个疑点处投下浮标,接着就与考古队员李滨一起潜入了海底。
此时,水下的能见度是这几天中最差的,崔勇和李滨在水下谁也看不见谁,凭着对方“呼噜噜”的气泡声,才能感觉到彼此的位置和举动。他们只能尽量让自己的动作轻缓、呼吸平稳,因为这样海底的淤泥才不会泛起,气瓶里的空气也可以用得长些。
潜到海底后,崔勇很快找到了浮标拖坠的铅块。他循着铅块继续搜索,在离铅块不到5米的地方,他隐约看到了一块黑乎乎的东西,于是便游了过去,李滨也跟了上去。那么这个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呢?他们这次能有新的发现吗?
当崔勇接近这个黑东西并用手触摸时,不禁一阵兴奋:“凝结物,没错!”这是只有沉船上才会有的一种凝结物。崔勇用手臂量了量,仅高出海底约30厘米。循着这块凝结物,他和李滨继续搜寻,在相距不到10 米的地方,又找到了第二块凝结物,这块稍大一点,高出海床约60 厘米。
“找到了!终于找到了!”凭着多年海底考古的经验,崔勇和李滨十分肯定,这就是他们一直在寻找,但一直没找到的“南海一号”!那么,为什么考古队员一直没有找到“南海一号”的踪迹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