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对话之金镜头(47)|刘关关:拍照最终拍的还是自己
人民摄影 发表于:2019-09-11 08:04:12
原标题:摄影对话之金镜头(47)|刘关关:拍照最终拍的还是自己
2017年始,人民摄影报推出了“摄影对话”栏目,邀请摄影名家、编辑、记者对在各个摄影领域中有成就、有创新、有思想、有代表性的摄影师、策展人、评论家进行对话。深入他们的内心,挖掘我们不曾熟悉的细节。
近期将系列推出对2018年度人民摄影"金镜头"新闻摄影作品评选获奖者的特别采访,本期是由人民摄影报记者巩民与新闻人物类单幅铜奖获得者刘关关的对话。
刘关关
中新社美国分社记者。获得NPPA最佳新闻摄影比赛二等奖、“华赛”二等奖、安德烈∙斯杰宁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三等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中国新闻摄影年赛金奖,人民摄影“金镜头”金奖等。
《马云为乡村教师“开班会”》人民摄影"金镜头"(2018年度)新闻摄影作品评选新闻人物类单幅铜奖
2018年1月22日,马云在海南三亚为乡村教师“开班会”。当日,马云、李连杰等与百名“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奖老师在三亚“重回课堂”,早读课、语文课、音乐课、大课间、美术课、论语课以及班会等内容让现场嘉宾及教师重拾求学记忆。
记者:你的作品《马云为乡村教师“开班会”》获得2018“金镜头”新闻人物类单幅铜奖。这样的题材用肖像的形式来表达,你当时是如何考虑的?从画面来看,马云的个性特质被很好地表现出来,在现场你是如何做到的?
刘关关:2018年1月,我赴海南三亚采访马云乡村教师计划相关活动。马云在为乡村教师“开班会”的时候,我发现讲台的两侧是大面积的深色背景,并且有聚光灯从侧面打向演讲者。这些元素很适合肖像的拍摄,于是,我来到讲台侧面,寻找合适的角度,等待有意味的瞬间。在深色背景的衬托下,逆光勾勒出的轮廓以及演讲者的肢体语言,都更加生动地反映出其性格特征及当下的状态。
《广场舞》
2016年10月19日,北京遭遇重度雾霾,广场舞爱好者在北京一处公园里跳舞。
记者:这几年,你拍摄了《工人大学》《中国广场舞》《粉丝王国》等契合当下热点的题材,你在选择这些题材时是如何考虑的?
刘关关:这三个题材,分别体现了三个截然不同的群体的生存状态。
《工人大学》体现的是青年打工者对自身出路的探索,以及在探索的过程中,现实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我拍摄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青年,他们的性格、经历、观点迥异,但是他们也有共同点:精力旺盛,对社会、对自己的未来,都充满了好奇。他们会思考一些社会现象,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并依此去处理遇到的问题。他们的故事体现出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状况以及乡村青年的生存状况。希望这些故事能够引发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中国广场舞》表现的是中国大妈的生存状态。之所以拍摄这个选题,是因为我注意到,广场舞绝对不是健身那么简单,“广场舞大妈”有着共同的心理特征及其群体性表达的诉求,这与她们共同经历的独特历史时期有关。可以说,广场舞就像中国的一个微缩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当下。在策划这个选题的时候,我认为,因为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广场舞吸引国际关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中国的粉丝群体有着旁观者难以理解的虔诚和疯狂。我拍摄《粉丝王国》目的不是猎奇,不是让观众看到他们的表象,而是想探寻如宗教般虔诚和疯狂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深层原因。粉丝文化主要兴盛于亚洲,与东西方文化差异有关。在西方文化中,“自我意识”“个人主义”深入人心,相比较而言,在东方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则更多体现出“依附性格”,这为粉丝文化在亚洲兴起提供了可能。最后,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众文化的发展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明星制造”为粉丝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外在基础。
《雪中站台》
2017年2月21日,北京市民在雪夜等候公交车。
记者:拍摄这些题材有哪些困难?在影像与主题方面是如何把握的?
刘关关:这三个选题的时间跨度都是几年,需要坚持,才能有比较高的完成度。在影像与主题方面,我始终坚持影像要为内容服务,不能过分炫技。
记者:你如何深入题材,并拍摄出自己的风格?
刘关关:对自己拍摄的选题,要有深入的了解。我对拍摄的长期专题,都会有比较充分的理论上的准备。知道一个话题的来龙去脉,背后的深层原因,才能更好地用镜头去表现。
《中国自闭症少年》
2017年4月2日,几位自闭症少年在北京“水立方”准备参加公益游泳活动。《中国自闭症儿童发展状况报告》显示,中国的自闭症患者可能超过1000万,其中,0-14岁的患儿可能超过200万,但教育部门长期缺位导致这一群体难以融入普通学校。
记者:对拍摄专题和长期摄影项目有什么拍摄心得与影友分享?
刘关关:1 .重视地方性和民族性。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图片专题的题材选择。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一面,文化相对论的基本论点﹐就是每一种文化都具有其独创性和充分的价值。
2 .从故事或现象中挖掘题材。有些选题有明确的起承转合的故事,比如我拍摄的《穷孩子的棒球队》《跳芭蕾的乡村女孩》以及《工人大学》。还有一种图片专题,记录的是一种现象,《粉丝王国》和《中国广场舞》图片专题,针对的就是中国近些年出现的追星以及广场舞现象。
3 .重视自身的东方审美。随着受众眼界的开阔,源自集体时代、具有浓厚宣传意味的照片,越来越难以被接受。影像生产者应该运用国际化的视觉语言去拍摄、编辑图片故事。但是,视觉语言的国际化,又不能全盘西化。在“洋为中用”的同时,中国摄影记者也不能丢掉自己的东方基因。随着近些年对外交流的增多,中国摄影记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西方的新闻摄影作品,吸收西方新闻摄影的营养。但是,在震惊“新闻还可以这样拍”之余,部分摄影师的摄影语言开始“全盘西化”,摈弃了原有的摄影理念,后果便是得不偿失。每个人成长的环境,造就了他的性格以及审美趣向,这种根植于骨血中的文化基因的力量,是不能回避只能利用的。因为多年的思维定式,中国摄影记者往往更注重信息的传递而忽视了自己内心的表达。
《雅加达亚运会男子体操比赛》
2018年8月22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中国运动员孙炜在雅加达亚运会男子体操团体赛决赛中。
记者:你被认为拍得“太慢了”,是因为什么?
刘关关:通讯社主要以单幅新闻作品为主,对时效性要求非常高,但是我的节奏比较慢,不愿意为了时效性去牺牲照片的质量。
记者:作为摄影记者,你怎么做到既要完成日常发稿,还要坚持自己的专题创作?
刘关关:日常发稿和专题创作并不矛盾。日常发稿是要首先完成的任务,我的专题往往都是慢活儿,所以,两者完全可以兼顾。也要感谢我的单位中新社,给我充足的时间去拍摄专题。
《接受体检的维吾尔族少女》
2017年6月12日,新疆伊犁,一位16岁的维吾尔族女孩在医院接受来自东部发达地区公益医疗队的检查。在此之前,当地医院怀疑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而当日的检查,打消了她的疑虑。
记者:你是如何与被摄对象沟通的?
刘关关:不管对方是谁,平视他。
记者:这些年的拍摄,对于摄影你有什么感悟?
刘关关:学习别人的长处是需要的,但是不要迷失了自我,拍照最终拍的还是自己。
记者:对自己今后的拍摄有什么期待?
刘关关:希望能够继续慢慢地拍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选题。
《跳芭蕾舞的乡村女孩》
2018年6月13日,中国河北省保定市端村,10岁的珠珠(右一)跟着妈妈到村旁的田野里拍照留念。在离北京200公里以外的河北省保定市端村,有一个为当地女孩专门开设的周末芭蕾舞班。从2013年起,北京舞蹈学院的几位教师每周日都会赶到这里,免费为孩子们教课。
《孤儿杂技团》
2017年7月26日,13岁的韩高攀(上)与12岁的队友郭威在树林里训练力量。在中国河南省濮阳县的一处郊区公园里,有一个以孤儿、贫困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组成的杂技团,杂技团的20多个孩子中,最大的17岁,最小的只有6岁。为了能有一技之长,他们不分寒暑,努力训练。
刊发于人民摄影报2019年第28期·2版
编辑|赵 霏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