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万一平的学区房别买,这位教育家说:最好的教育来自家长
教育 发表于:2019-09-18 09:31:27
原标题:45万一平的学区房别买,这位教育家说:最好的教育来自家长
有一位校长,被人们称为史上最“敢说”的教育家。
他怼一些校长“满嘴跑火车”,他怼家长把孩子扔给学校管就是“不负责”,还炮轰“中国教育最不把学生当人看”……
他,就是刘长铭,原北京四中校长,曾被称为“全国最牛的中学校长”。
北京四中成立于1907年,是北京市老牌名校,也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培育出了数以万计的卓越人才,大多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
刘长铭的快言快语,让大众认识了他。
他不只是一个敢怒敢言、有风骨的大知识分子,更是一个致力于让中国孩子跳出“放羊娃”逻辑的大教育家。
有人问一个放羊的小孩,你为什么放羊?小孩说,卖钱。卖钱干什么呢?盖房。
盖房干什么呢?讨老婆。讨老婆干什么呢?生娃。生娃后呢?放羊。
有人问学生,你为什么拼命学习呢?想考好学校。考好学校干什么呢?
将来毕业有一个好文凭,找个好工作,挣高薪、买大房、买豪车,然后结婚、成家,然后再送孩子去学奥数、学英语,然后再去上个好学校……
“请鼓励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们靠抢跑培养了这么多尖子学生、竞赛的获奖者、金牌得主,但他们却并没有如我们期望的那样,在众多的领域成为大师。”
当下,所有的学校和家长在内,都希望学生成为“人上人”,刘长铭却主张把孩子培养成幸福的普通人。
杨临风,北京四中学生,哈佛大学毕业。
大众眼中,他是“放羊娃”里的高阶,学习让他足以收获一个更高的起点、更好的未来。
但是,他却开始选择全职做社会公益,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教育滞后的老少边穷地区。
几年前,他给刘校长寄来一封信,说他正在做一个公益计划——阳光书屋电子阅读计划。
希望把北京四中老师的一些教育资源放在里边,让农村的孩子也有机会接触四中的优质教育。
之后,他还把第一批产品捐助到了甘肃农村。直到现在,他还在“死磕”教育普惠。
杨临风在做的,正是关乎每一个普通人的教育困局——教育资源失衡,我们应该怎么办。
刘长铭赞赏杨临风的平民情节,并鼓励更多孩子去做一个追求幸福的普通人。
在他看来,只有将自己置身于普通人之列,才能看到最根本又最实际的问题;
只有认可自己普通人的身份,才会投身于改变世界、改变社会,改变周围的方方面面的美好事业之中。
因此,鼓励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这是每个教育者都要关注的事,也应该是家长需要传导给孩子成长的基本认知。
“做让学生崇拜的教师”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22岁的李赛正在美国新泽西上学。
得知地震发生,他带着两大箱连夜筹得的物资,从新泽西飞到灾区,与志愿服务队的同伴一起,救出了7位幸存者。
这位北京四中毕业的年轻人,因崇拜自己的老师,才变成了老师期望的样子。
李家声老师是李赛的精神偶像。至今,他都记得李先生在讲台上讲《离骚》的场景:
讲台上的先生,好像被屈原附体一样,散发出一种人性的光芒。
李先生问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屈原在你们这个年纪时,都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想知道”,下面众口一词。
他一转身,在黑板上写道: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正是因为李先生的引导,李赛学会了把对人、对生命的尊重放在首位,至今还在从事与灾难救助相关的工作。
刘长铭在刚刚上任北京四中校长之初,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写就了他的第一个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规划”中,“以人育人,共同发展”强调老师是学生的榜样,一直被沿用至今。
人的影响,无法代替。
李家声先生的境界与修为,正是影响李赛的人生发展和职业规划的关键点。
人生最大的课堂就是生活本身。刘长铭强调,课堂要做到“四有”: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
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这是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位好老师最高的境界是,得到学生由衷的崇拜;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知识储备、家国情怀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并支撑学生走向高远的未来,收获更有意义的人生。
“45万1平方米的学区房值得买吗?”
“我不会这么做。我会把更多的精力,包括我家庭的财力,放在改善家庭教育的品质和质量上。”
学区房一直被很多家长看作一劳永逸的捷径。
刘长铭却觉得与其耗费巨大,去换一套学区房,家长们不如专注于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不是家庭教育的替代者。让孩子不做“放羊娃”,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家长。
谈到家庭教育,刘长铭这样说:
读哪个学校都不如家长重要
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家庭,多半会导致悲剧
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成为这样的人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眼睛里要能揉沙子
……
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他曾做过学生数据调查,显示影响道德和品格养成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和家庭。
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家庭教育鼎力相助。
“没有哪个国家的校长像中国校长这样,有那么多的口号和理念,而且,绝大多数都没有落地”
“森林式”教育、五行教育、七彩教育……
在“以人为本”和德智体美劳等教育理念提法之外,众多的校长加入了这场教育口号“光怪陆离”的追风大军。
一次,刘长铭去外地考察,该校提出的“森林式”教育让他有点摸不着头脑;
正校长不善言辞,寥寥几句也没说出个所以然,倒是副校长侃侃而谈救了场。
作为教育者,刘长铭觉得口号再漂亮,不如教育实践来的实在。
“我们的学校缺少文化,不缺口号,口号不是文化”。
他说:今天没有哪个国家的教育像中国教育这样轰轰烈烈,校长们总想把学校搞得今天和昨天不一样,明天和今天不一样……
“校长要有形而上的思维,善于将师生的智慧提炼凝固下来,使之成为学校的理念、财富和传统。”
这是刘长铭给所有校长的忠告,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起点。
他希望校长们都能明白:
“朝令夕改”的理念更迭,只不过是教育改革的昙花一现。
短短三年、六年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却是一生,所以请各位校长务必“谨言慎行”。
毕竟,在教育边界里,最不兴追风“少年”。
30多年了,刘长铭就干了教育这一件事,并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全面发展,中国教育正迎来新的阶段。
过去,我们没有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今天,中国教育终于走上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正轨。
这是刘长铭最想看到的,也是广大家长最应该了解的。
今年9月,刘长铭会以一所民办学校总校长的身份重新返场。
2017年退休至今,再次出发,除了他的快言快语,我们更期待他带给大家下一步的教育惊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