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 > 正文

许延滨将军曾问恩师华罗庚为何不撞诺贝尔奖?华老如此笑答

祖国网  发表于:2019-10-18 07:30:17

原标题:许延滨将军曾问恩师华罗庚为何不撞诺贝尔奖?华老如此笑答

编者按: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是当代自学成长的科学巨匠和誉满中外的著名数学家;他是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数学研究和发展,并以科学家的博大胸怀提携后进和培养人才,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付出了毕生精力……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人民数学家”的华罗庚。

许延滨将军曾问恩师华罗庚为何不撞诺贝尔奖?华老如此笑答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教授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因家境贫寒,只读到初中毕业后辍学,通过艰苦卓绝锲而不舍的努力,自学成才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家。1950年华罗庚教授响应祖国召唤,舍弃美国高等学府优厚待遇,冲破阻挠回到北京,积极投入到新中国建设中,成为发展中国数学、应用数学和计算机事业的元勋。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教授因突发性急性心肌梗塞在日本东京大学离世,享年75岁。

今天,是华罗庚教授逝世34周年纪念日,祖国网经作者许延滨将军允许,特刊发其追忆恩师的文章,以纪念和缅怀“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教授。

许延滨将军曾问恩师华罗庚为何不撞诺贝尔奖?华老如此笑答

【许延滨,1939年5月出生,湖南长沙人。许光达大将之子。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少将军衔。】

追缘

当我在芝加哥学术博物馆看到当今世界上88位数学伟人之一的恩师华老时,不禁流泪,想到美国著名科学家贝特曼曾著文说:“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了。”更是百感交加。我有缘结识华老、跟在他身边工作过一段时光,非常宝贵。

记得有一年华老出差,他看到我在看《孙子兵法》,笑着说:“这有什么好看,孙子兵法只看懂‘九变第八’就可以了,其它是术。此与军事辩证法有关。”他给我讲了一个他12岁时的故事。当年,他在金坛县立初中,老师出了一道“物不知其数”的算题,说这是《孙子算经》中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华老说老师出题之时,“我已算出结果是23。”“当年我并不知道《孙子算经》中的答案。我学数学永远不跟出题的思路走,我是对‘数’求‘数’。正如你们搞军事的人一样,军事指挥员跟着对手出的招术走,再按孙子兵法布阵你不败才怪。你要对‘事’求‘事’,求你要的‘结果’,用你的智慧去走捷径,去借力打力,去借船出海,见风使舵。”

许延滨将军曾问恩师华罗庚为何不撞诺贝尔奖?华老如此笑答

华罗庚

华老说,他1963年给《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一书写过一个小序:“神奇妙算古名词,师承前人沿用之,神奇化易是坦途,易化神奇不足提。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听了他的这些讲解,我对兵法有了新的体会。

华老强调学术的实用主义,他将学术应用到各种实际情况,这是对我教育最大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我曾跟首长到现场。后来见到华老时告诉他一些情况,特别是车辆和人员堵在公路上。他说:“你们缺乏统筹学和运筹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过去战争环境没条件,打敌人有时用人海战术,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方式。集中优势的提法对,但应用缺辩证法。现在和平时期你们可以人越多越好,越快越好,必然是堵住了。看电影院着火大家往外跑,指挥者的水平和平时的训练方式与人员的素质就决定了人员伤亡的数量。”我将此例和华老曾反复讲的阿波罗登月工程的运筹学概念融会贯通后,在当时部队首先推出了学习统筹学以提高军事指挥能力,取得一定效果并被上级大范围推广。接着推出了自动化指挥系统、模拟训练系统等等,这些都是在华老启发下完成的。

许延滨将军曾问恩师华罗庚为何不撞诺贝尔奖?华老如此笑答

许延滨将军(右)

1974年跟华老在丹东出差,华老叫我到他的房间,给我讲了一个故事:1953年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出访,团长钱三强教授,团员有他和赵九章教授等人。“在飞机上出了一个对联‘三强韩赵魏’,请各位对下联。半天大家都对不出,我就解了谜底‘九章勾股弦’。”我没听懂,他说这是数学、文学和历史与音律的组合联。“你知道吗?远在北宋就有人以‘三光日月星’求对,苏东坡以‘四诗风雅颂’破题;清代有人以‘三绝诗书画’和郑板桥叫板,郑板桥则以‘一官归去来’应对;乾隆在西湖边见西湖薄雾如烟的场景脱口‘金木水火土’叫板众大臣,而纪晓岚以‘烟锁池塘柳’对答,成为历代军政文学大家的佳话。军事学中数学、文学、历史、艺术的底蕴程度决定军事艺术的高低。”华老的话让我突然回想起父亲早年说的,“阅兵正步是要在军乐节奏中训练出来的。不是带队的口令‘一二一’训出来的。合成战斗指挥员如同大交响乐的指挥一样。”多年后,我把音乐、哲学、历史等一起运用到军事理论与军事实践中,受益颇丰。

许延滨将军曾问恩师华罗庚为何不撞诺贝尔奖?华老如此笑答

华罗庚(左)在农村讲解推广优选法

华老在给学生讲课时经常跳出原有的问题而问周围不懂数学的人看似莫名其妙的问题。我们说他的跳跃式思维简直天马行空,常人根本跟不上,根本不敢回答他的提问。他却说训练思维方法的游戏就要敢于面对。我们说:“那么高深的问题怎么敢跟您说?”他却说:“我多次告诉你们,中国很多名言是害人的。什么班门弄斧,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只要主意真、铁杵磨成针……我说弄斧就要到班门,耍刀就去找关云长练,三个臭皮匠充其量从修草鞋到修皮鞋,合金钢你给我磨磨看……”华老的话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辩证法,他的点滴教诲使我们身边的人终身受益。

许延滨将军曾问恩师华罗庚为何不撞诺贝尔奖?华老如此笑答

20世纪70年代,华罗庚与他的助手们讨论数学问题。

在华老的教导下,我培养起了与各种权威对话的勇气。有一次,我接待西点军校一位副校长,他是美军联勤将军,参加过越战。开始他很神气,座谈时,我告诉他,我参加过什么战斗,任过什么职。他马上用很平和的口气回答了我的提问。我再次体会到军事指挥员心理素质是要靠导师培养和身教言传的,体会到那句“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军中戏言的合理性。

情缘

思绪飘回公元1985年6月的徐州。

天气闷热,刚过完父亲6月3日的祭日,心情特别差。6月13日上午,通讯员送来一份日本拍出的电报:“华老今晨过世。”署名是师兄计雷教授。我当即让通讯科用民线直拨,向对方询问。这段让我终身思则痛楚的过程是这样带走我的恩师的:12日下午3点半在东京大学,华老演讲“理论数学及其应用”,他用中文讲,而非专业的译员翻不出专用词汇,听众们听得一头雾水,华老见状改为直接用英文讲授,顿时掌声雷动。老人家激情而侃,妙语连篇。听过讲演的人后来回忆说:“精彩的是让人享受数学之美、科学之美。”演讲中华老兴奋地脱去了西装外套,大家的风范展现得淋漓尽致。当5时15分结束他的精彩讲演时,台下再次掌声雷动。主席站起来鼓掌,上前握手拥抱,青年们把鲜花送上,而他老人家却倒下了……当晚10时9分许,华老因突发性急性心肌梗塞救治无效而辞世。

许延滨将军曾问恩师华罗庚为何不撞诺贝尔奖?华老如此笑答

华罗庚应日本数学协会邀请,赴日本东京大学讲学。这也是华罗庚最后一次站在讲台上讲课。

噩耗袭来,对恩师的深情让我越想越难以控制自己的思绪。想到在华老身边工作的日日夜夜,想到最后一次送他时,在徐州火车站的站台上,他对我说:“我从日本讲学回来,你陪我去西南边境。我要完成叶帅交给我的任务,给部队做两个课题。你给我出的题目咱们回来做,给部队做个实事!”一个从事理论工作的军人能直接得到世界顶级科学家的亲自指点,我的兴奋可想而知了,为此我着手准备了很多资料和数据。更何况,我从小就常听彭德怀元帅和父亲他们那一代华老的粉丝说“要向华罗庚教授学习,他很了不起,他是大科学家!”但是,他的突然离世一下子让我的全部热情和期望破灭了。我把自己关在了办公室,拒绝吃中午饭,以最原始的方式表示对恩师的哀悼。

当时的我有一种莫名的烦躁,长时间平静不下来,信手翻着为跟随华老准备的资料和一页页的数据,竟鬼使神差地拿起打火机付之一炬。我看着纸灰,感到一个重装集团的军事主官如此冲动,感情如此脆弱!实在不应该。自己为此反省一两个月,想了很多很多,同时也记下了很多很多的文字,也对“情”字有了更深些认识。

思缘

为了追寻华老的足迹,我第三次去金坛,第二次去美国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在耶鲁那个酷似教堂的大餐厅里,内外布满了哥特式的装饰和雕塑像。引起我遐想的是餐桌旁面对面坐着的老人和学子,一望便知是高龄师长和学生。老者一手翻着笔记本,一手拿着三明治,面对学生,侃侃而谈。学生一手端着咖啡杯,一手在笔记本电脑上跳跃。如此的学习氛围使我嫉妒、羡慕,想起了我的恩师华老,酸楚充满了心中……

许延滨将军曾问恩师华罗庚为何不撞诺贝尔奖?华老如此笑答

1984年4月,华罗庚参加美国科学院院士会议并签名。

在硬件条件越来越好的校园中,对新一代学子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读一堆书、学几门专业知识、学几种技能,最最重要的是在那里找到种子发芽的土壤、气候和遇到影响他们一生的“导师”,这才是真正可称得起“大学”的学府,拥有“可读的导师”的场所!

许延滨将军曾问恩师华罗庚为何不撞诺贝尔奖?华老如此笑答

上世纪50年代,华罗庚与学生在一起。

我读过很多大家们的传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闻到过不少我崇敬一生的、我认为是“导师”们的气息。我不看不听他们说了什么“至理名言”、“豪言壮语”,不看他们“多高位”、“多富有”、“多才艺”。有人告诉我:“不会做人就做不成大事。”其实,做人做事是两个范畴里的界定!我认定的“导师”是看他一生的人生轨迹,看他的骨气,看他的风范,看他的智慧,看能否感动我的灵魂。“导师”是超乎各种概念,超乎所有习惯性的攀缘之上的普通人,不是神。让我感慨的是,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开国元勋们走了,中国的老一代科学家、学者们走了,知名不知名的千百万的烈士们、大家们对今天的青年们来说越来越变成一个个“符号”、“名词”和“概念”。

许延滨将军曾问恩师华罗庚为何不撞诺贝尔奖?华老如此笑答

华罗庚(左二)和大庆油田的钻井工人讨论如何用优选法来开发油田。

1950年,华老从美国返回中国途经香港,他发表了长达万言、感人肺腑的《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发自心底地呼唤:“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至今读他老人家这封信,仍让人激动不已,热泪盈眶。

许延滨将军曾问恩师华罗庚为何不撞诺贝尔奖?华老如此笑答

1958年毛主席与华罗庚握手

许延滨将军曾问恩师华罗庚为何不撞诺贝尔奖?华老如此笑答

毛主席给华罗庚的信

我之所以如此看重“导师”二字,因为华老这位导师对我人生、对我灵魂的影响深远而无法撼动。华老毕生的成就华氏定理、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方法、华氏算子、华氏不变式、怀依-华不等式等一批顶级学术成果,对于我们来说都难以碰及。我问他:“您老为何不撞诺贝尔奖?”他笑答:“人家不要数学家。”我问为什么?“因为数学家与化学家的情人有关。诺贝尔也是人嘛,哈哈!”华老的大度、幽默,真使人望而仰之,后来读书读多了,才发现他老人家所说的笑话都有出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洒脱的人格魅力在他的一生中时时展露,让追随者难以忘怀。

许延滨将军曾问恩师华罗庚为何不撞诺贝尔奖?华老如此笑答

华罗庚

人生讲究机缘,我的一生将深深被华老之缘缚住,我想这是值得庆幸的。人的一生,有如此之缘来洗涤思想,坚定灵魂,幸甚幸甚!

难忘恩师!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原文有删减。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热点排行(TOP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