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更懒了,快递柜却快“跪了”
虎嗅APP 发表于:2019-10-18 08:04:38
原标题:消费者更懒了,快递柜却快“跪了”
作者 | 房煜
题图 | 视觉中国
互联网越发达,人类越懒惰。就看这个世界谁比谁更懒一些。
正值盛夏,烈日炎炎,你突然收到一个取件码,通知你去小区快递柜取件,快递员称联系不上你,早已转战下一个小区。你不情愿的穿上拖鞋出门,顶着烈日,打开快递柜,看到的是不知啥时候下单的一箱分量十足的水果,而此时你距离自己的单元楼还有几百米,还要爬上三层楼梯,你会是什么感觉?
快递员真是比我还懒!没错,这是有一次,笔者打开快递柜后看到一大包十公斤重的猫砂时的真实反应,当时很想一头撞死在猫砂上。仔细观察才发现,为了方便快递员,现在的快递柜格子开始设计得有大有小,那些大号柜子,特别适合放置那些考验消费者体力的大箱子。
快递柜,不是说好了是为消费者服务的吗?逾期不取还要收钱?活该你们亏损!
这是一个发展迅速却仍旧尴尬的行业。国家邮政局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主要企业设立智能快递柜25万组。另有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国智能快递柜组数将达75万,市场规模将近300亿元人民币。
这种增速可以理解。快递柜本身是电商物流的延伸产业,只要电商的增速不减,理论上快递柜的投放数量也不会减少。但是,这也是一个非常需要资金投入的行业,而主流企业的盈利能力却让人堪忧。
目前行业玩家已经高度集中,目前主要的品牌是丰巢、中邮速递易和菜鸟驿站等,从公开数据看,头部玩家亏损严重。根据资料,丰巢科技2016年净亏损为2.5亿元。2017年亏损为3.85亿元,负债超过12亿元。丰巢科技2018年前5个月营收2.88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负。据了解,快递柜是个重资产重运营的行业,一台智能快递柜一年的运维成本将达到10万。
即便如此,还有新玩家想进来,比如京东。2019年3月,京东宣布要大规模铺设自营智能快递柜。
但是在笔者看来,社区的快递柜其实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早在2010年,中国邮政设立第一台智能包裹投递终端后,智能快递柜进入公众视野。至今发展已有10年时间。虽然中国B2C电商还在增长,但是以即时配送为履约方式的新零售模式正如火如荼,生鲜商品,前置仓和便利店风头正劲;生活日用品方面,超市也可以通过京东到家做O2O;在电商最大的品类服装方面,小程序也开始介入流量池的分割。相比较十年没有多少进步的快递柜,新零售不仅改变了商家的商业模式,也在迅速改变着消费者。
也许未来,在即时配送新零售的冲击下,传统电商会出现真正的拐点。而处于电商下游、作为固定资产而大量投入的快递柜,面对新的趋势,若不变通,很可能躲闪不及,造成新的浪费。
快递柜是处在真正的最后一百米位置,但是新零售却与它无关。这是个最后一百米却输给了最后一公里的故事。
近犹不及
客观的说,快递柜还是有不少优点的。有越来越多的社区铺设快递柜,还是因为它确实给人带来了便利性。
首先,它私密性好,避免了快递员长期送货对于用户隐私的窥探。对于年轻租房客集中的社区,特别是对于年轻女性,有利于保护自己的隐私和人身安全。
其次,快递柜是希望在体验和效率上找平衡。那就是快递员投递可以更集中,效率更高;同时由消费者辛苦一趟,走自己的最后一百米。从公司角度,这对于快递公司提高快递员的人效无疑是有好处的。
第三,快递柜一货一柜的模式,比起民间约定俗称的小区门卫代收,减少了货损丢失的风险。
最重要的一点,这是目前已知的、离用户居家最近的商业基础设置。虽然前置仓当下正热,其实快递柜才是真正的“前置仓”。因为仓库是放东西的,存储功能是它的核心功能。但也正因此,快递柜没有搭上新零售的顺风车。
在2017年开始的新零售浪潮中,很多零售商都把门店开始越做越小,希望能够让消费者有更方便的体验。但是方便还不是全部价值。2017年下半年,除了老牌的前置仓企业每日优鲜外,一些新锐公司如叮咚买菜也可以进入这个领域并迅速崛起,虽然没有解决盈利,但是却靠高频复购迅速积累了用户规模,引得巨头们纷纷跟进。目前已知的大玩家包括永辉、沃尔玛,美团。前置仓的崛起,其实是打了品类与服务的组合拳,在社区创造了一种新的体验。
而天天矗在社区里的快递柜,却是眼睁睁看着新零售如此热闹,自己在纠结该不该收滞纳金的问题。
原因或许有二。第一,快递柜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仓”,这是物流思维的局限;而前置仓不是“仓”,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物流公司特别是快递公司遇到的一个千年难题是,物流公司如何做电商?说白了是如何碰货。其实在一些农特产品的爆品销售方面,顺丰和三通一达都有不错的表现。但是,物流人的思维和零售业相比,始终隔了一层纸,这层纸就叫,不知道如何打造交易界面。
而前置仓不是“仓”,是因为每个仓都是独立产生交易额的,这种交易属性最终会形成一个“场”,用户、商品、数据才能在这个场流动起来,最终真正成为一个具备交易属性的社区关系链条。
快递柜不能盈利,前置仓大多也不能盈利,但是仅仅就打造交易属性的社区关系链,植入用户认知这一点,前置仓已经甩了快递柜好几条街。两者不在一个竞争维度。
第二,快递柜是电商属性的产物,而前置仓是即时配送的产物。
也曾有人认为,前置仓是电商属性,这属于致命的认知错位。前置仓在用户的运营上确实是电商属性,但是前置仓能够有今天的爆发力,本质上是即时配送模式带来的。所谓即时配送,就是盒马给业内的“半小时配送上门”,目前这一解决方案已经成为新零售的标配。
盒马的贡献在于,它把一个原本用于外卖行业的模式,移植到了所有的生鲜短保商品领域,而且目前来看,范围还在扩大。
快递柜出生比盒马早,但是却没有能力“惯坏”用户。这是快递柜最大的失败。这真的就像谈恋爱,谁能够率先惯坏女神,就有可能抱得美人归。当这几年,快递员和用户不断因为谁该去快递柜取箱子反复辩论的时候,盒马已经带领大家彻底把用户惯坏了。
所以,这次是近犹不及。零售业还涉及到很多微妙的顾客心理。笔者在长沙采访的时候,和新佳宜便利店创始人伍敏谊探讨过一个问题,都说便利店要做年轻人的冰箱与厨房,你们会把门店开到用户小区楼下吗?出门就是。
伍敏谊说,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时候不是越近越好。“因为他家里还是有冰箱的,可能冰箱里就储存有可乐,这样你门店的饮料销售会大受影响。”所以,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产生销售额。
而快递柜们意识到这一点了吗?最近的消息是,丰巢正在研发一种新的快递柜,可以双面开门。对于一些不让快递员进入的小区,快递柜一面在小区院墙之外,一面在小区院墙之内。这样,快递员和用户以后可以顺着墙各走一边,连面都见不着了。
笔者只能说,谬之千里。
快递柜还有翻身可能吗?
快递柜能否翻身,首先是看传统电商的增长趋势如何。顺着前面的思路,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以即时配送为特征的新零售,究竟能够分走传统电商多大的蛋糕?
这其实不是快递柜的问题,而是整个传统电商生长空间的问题。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快递业务量达到400.6亿件,同比增长28%,而到2020年,中国快递业务量将超过600亿件。诚然我们承认,无论618还是双十一,传统电商仍旧能够拿出天文数字般的交易额。但是,这个数字真的像永动机一样会一直增长下去吗?
且不说物流的压力、促销的投入,以及商家希望交易日常化的需求。尤其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如果人们越来越谨慎的消费,只把收入投入到基本生活支出上,那么可能会削减很多不必要的开支。这样一来,生鲜的消费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是很多高客单价的电商消费会被波及。
当然,目前中国本土的互联网电商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目前一般认为,生鲜没有彻底解决的只有两个领域。第一是生鲜和短保食品,第二是汇集了各种疑难杂症的大件家居家具。在其他品类,互联网电商都已经实现了覆盖和全面统治。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博弈局面。拥有淘宝天猫的阿里巴巴,一手打造的新零售业态,是以生鲜为突破口,这个口子最终能够撕开多大,谁也不知道。但是目前可以看到的是,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已经培养成熟并越发顽固。在这种格局下,传统电商和新零售电商,就像一个双头怪兽,不知道最后谁会吃掉谁。
传统电商的基础平台是淘宝和天猫,淘宝天猫养活了通达系快递公司80%的订单,未来到2020年,预计这里面大约有9%的包裹被放到了中国75万组快递柜中。快递柜是传统电商的忠实马仔,但是如果形势改变,他们有独自翻盘的可能吗?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其实从用户的角度看,快递柜的核心优点在于,它无比尊重用户对自己时间的支配权。这一点对于很多城市里的“时间负翁”是无比重要的。而且从即时配送的发展来看,现在的半小时达基本上已经接近极限了。现在的消费者需要的是准时而不是更快,所以快递公司也都有推出各种“准时达”的服务。
最近,主打前置仓模式的美团买菜在武汉开仓。值得注意的一个变化是,美团买菜推出了当日订菜次日达的服务。用户第一天在手机APP下单,需要第二天到附近的自提点自提。如果你熟悉生鲜电商的各大流派,你肯定会意识到,这不很像食行生鲜的模式吗?
食行生鲜是一家采用手机买菜小区自提模式的生鲜电商,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上海等三个城市,算是生鲜电商赛道比较早的入局者。其官网声称覆盖 3000多个社区。不过,这一模式在目前的生鲜赛道并不主流,受制于柜子的重资产模式,拓展也比较慢。
但是,武汉美团买菜的变化,至少说明市场上已经有玩家开始动起了脑筋,希望在几种模式的结合部再找到新的变化。此前笔者曾经在一篇文章中预言过,前置仓如果解决不了高居不下的人工成本,可能会出现“到仓自提”,没想到真的出现了。
现在“到仓自提”来了,主打到柜自提场景的快递柜,有没有点危机感?
快递柜阵营并非没有求变。根据南方都市报报道,2019年5月,中邮速递易运营副总经理胡星宇曾告诉南都记者,未来快递柜通过基本的寄件能够找到更多变现的渠道和方法,开发新的功能如新零售、生鲜柜、前置仓等,借助机柜靠近用户的特性,在末端交付背景下探索更多可施展、挖掘的空间。
从消费趋势的长期发展来看,笔者相信,配送到家、到店消费以及到柜自提会是并存的商业模式,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空间。快递柜的故事让人叹惋之处在于,守着黄金位置却只能做最简单的生意,而始终无法和用户形成深度联结。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快递柜们又要自己去做电商,而是应该能够通过跨界融合,真正拥抱新零售,跳出物流配送的惯性思维,找到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
要不然,真的对不起那些整天矗立在小区里,接受风吹日晒雨淋的“柜子”们。
复制口令 【 HV4MvyIX 】打开最新版本虎嗅APP,即可领取虎嗅黑卡权益,3日内有效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