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 > 正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南昌工学院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发表于:2019-07-03 16:00:36

原标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杂交水稻的基本思想和技术,以及首次成功的实现是由美国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Henry Beache也被学术界某些人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并由此获得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由于Henry Beache的设想和方案存在着某些缺陷,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后来日本人提出了三系选育法来培育杂交水稻,提出可以寻找合适的野生的雄性不育株来作为培育杂交水稻的基础。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日本人找到了野生的雄性不育株,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另外日本人还提出了一系列的水稻育种新方法,比如赶粉等,但是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没法完成杂交水稻的产业化。

袁隆平于1971年2月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1973年,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完成了三系配套并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1984年6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杂交水稻专门研究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后又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至今。1986年提出“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观点,经6年艰难攻关,与研究人员成功地突破了两系杂交稻关键技术并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1997年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技术路线,在国际上引起高度重视。在他的率领下,先后于2000年、2004年和2011年实现了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标,亩产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标也于2014年10月实现历史性突破,为进一步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奠定了基础。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以期为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目标服务。1997年,袁隆平提出“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技术路线,成为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的灵魂思想。在该技术路线指引下,各个时期的超级杂交稻育种目标陆续实现。其中,先锋品种两优培九于2000年实现第1期超级杂交稻产量目标,累计推广超过700万公顷;第2期超级杂交稻产量目标于2004年实现,其代表品种Y两优1号自2010年以来即成为我国年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种,累计推广已达400万公顷;2011年,Y两优2号百亩连片平均亩产达926.6 kg (13.9 t/hm2),实现了第3期超级杂交稻单产13.5 t/hm2的目标;2014年,第4期超级杂交稻代表品种Y两优900创造百亩连片平均亩产1026.7 kg (15.4 t/hm2)的高产新纪录,两倍于中国水稻的平均产量。迄今为止,国家农业部已认定了125个超级稻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7000万公顷。然而,随着人口不断增加、耕地面积显著减少以及环境的持续恶化,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潜力以及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多抗性和适应性仍然是超级杂交稻育种的主要挑战。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而在小学课本里读到的名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今天又一次让人热血沸腾。

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由于水稻种植技术落后,每年需要进口数十万吨大米。马达加斯加拥有世界第二长的水稻种植历史,仅次于亚洲国家。然而,水稻种植技术落后,管理粗放,阻碍了水稻的生产。它每年必须进口20万至40万吨大米。

不过据央视新闻报道,马达加斯加气候条件复杂,在袁隆平院士指导下,中国农业技术专家成功培育出3种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高产杂交水稻种子。使用后,水稻产量达到每公顷10.8吨,远高于当地一般每公顷3吨的产量。未来,我国杂交水稻将有望解决非洲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

2007年以来,共有二十多位来自中国的农业技术专家在马达加斯加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累计推广杂交水稻4万公顷,增产稻谷12万吨以上。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而马达加斯加气候条件复杂,在袁隆平院士指导下,中国农业技术专家成功培育出3种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高产杂交水稻种子。使用后,水稻产量达到每公顷10.8吨,远高于当地一般每公顷3吨的产量。未来,我国杂交水稻将有望解决非洲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这是我国的骄傲!让我们一起像袁隆平院士致敬!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图文来源|网络

编辑|隽经浩

审核|曹涛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热点排行(TOP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