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百万年薪之后,有贵人相助
情绪学院 发表于:2019-11-11 16:03:09
原标题:放弃百万年薪之后,有贵人相助
01
顺风顺水那些年
工作15年,脑海中从未有过“职业转型”这一概念。甚至一年前,我以为自己想要的仅仅是换个环境。因为此前的职业生涯,始终是一条处于上升期的曲线。
从读书起,虽不是天之骄子,但考试、毕业、工作,仿佛一直顺风顺水。大学毕业之后,如愿以偿进入世界名企工作,又在2006年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热潮启动时,无意中踏入了境外相关领域,做到技术专家水平,成了行业内的稀缺人才。
伴随着时代红利,很多有上市计划的企业抛来橄榄枝。
“进企业看看,和企业从头到尾走一遍新的旅程”,带着这样的想法,我离开原来岗位,加入到一家创业公司。担任5年的部门负责人,从0到1搭建完成了企业的关键体系,跻身为投资人、董事会眼中不可或缺的高管,我用努力和实力证明了自己。
一切都顺理成章。
02
心,稀里哗啦崩了盘
然而,当做到年薪百万的职业经理人时,与旁人羡煞之情不同的是,我的内心却稀里哗啦崩了盘。
负面情绪持续积累中。
公司发展进入瓶颈,既定目标遥不可及,自己的经验亦显得无用武之地。一年年业务不变,工作内容不变,对于一个做项目出身、每年见识不同客户不同业务的我来说,愈发难以接受学习和成长的放缓,仿佛顶着一个看不见的“天花板”。
受限于往日工作内容、方式的限制,若想换工作,就得通过猎头慢慢找。市场上行业人才同质化严重,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更削弱了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个人成长曲线和外部经济曲线的增速双重下降,我仿佛被这种叠加逼进了一个死角:继续留在公司,那5年以后、10年以后呢?离开,又能去哪里,做什么?
也许有人觉得我矫情,有一份稳定的高收入工作有什么不好?可扪心自问,世界变化如此之快,“稳定”不会长久,“变化”才是永恒。不安全感、对自我成长的追求,以及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成了我内心挣扎的源泉。
我开始寻求突破,结识新朋友、加入各类社群、请教职业顾问……尝试过各种方法,直到遇见了司南老师。与他的相识始于2019年6月的一个课程,他的身份是“情绪教练”,他跟大家分享了他所倡导的【情绪驱动的职业转型】理论(点击蓝字查看详情),引起了我的好奇。
我知道教练是通过引导的方式,让被引导者自己寻找到内心方向,而不是向对方强加想法。当我提出自己的困惑时,司南老师表示理解也很高兴地接纳了我。
司南老师有非常丰富的教练经验,我在他的指导下开启了我的职业转型之路。
03
情绪驱动的职业转型之旅
我的诉求很直接:梳理方向,同时制定一份可控、可落地的行动计划。
司南老师也是一步步循循善诱地开启了我们的交流。大部分时间我都只是需要回答一些问题,但对于这些问题的反思,却使我获益良多。
职业转型的一开始都是梳理职业技能。
我很简单粗暴地把简历发给司南老师,彼时的我由于找工作被“横挑鼻子竖挑眼”搞得很不耐烦,也就并不觉得自己简历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司南老师看完却很惊喜,“哇,你把所有以前职位可以考的证书都考了,还有这么多年专业的工作经验,是个领域专家啊。这种经历在大城市可能并不特别,但换个城市,就是独一无二的优势了”。
当时觉得这种形容夸张了,后来回想起来,才觉得纵深领域确实构成了自己的护城河。而职业转型也需有块基石,围绕着它转型。既然我的基石够大够稳,又何必担心自己会找不到出路?意识的转换,让我不再妄自菲薄,而是明白优势所在,重拾信心。
梳理职业技能时,司南老师询问我有关“为什么要学这个,学了之后给你带来什么帮助”等问题。一开始我很困惑,学习不就是为了考证吗?考证不就是为了拿到敲门砖找到好工作吗?他的问法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与自己对话”
直到三个月后,我才恍然大悟。我所拥有的是专业知识,我所能做的就是知识变现。但知识变现有三个维度:第一是拿到文凭做敲门砖,进入大公司;第二是直接贩卖知识(比如做讲师授课);第三是知识的应用(比如做咨询方案等)。
同样的,学习知识也有两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是传统的学者型。有一个知识框架,然后要做的就是把框架内的知识熟记于心。但由于这些知识开始时并没有应用场景,导致学了很多零散的知识却无法灵活运用,我们很多考试型的知识就落在了这个维度。
另外一种是解决问题型,先明确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再寻找并学些可以用的知识。这样学来的知识会有明确的应用场景,知识之间可以建立连接并可以复用。这时我明白了,不管是学习还是变现,我都妥妥地只落在了第一维度,怪不得路越走越窄。当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破界,自然而然我们的职业选择也就更多了。
教练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帮助学员展望自己对未来的期待,“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期望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等等。我们终究要与世界发生连接,这种连接是向内求也是向外求,内在的满足和外在的认可终究需要平衡。在反复的思考和交流中,我们更容易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明确真正要做的事情,对其他的“杂音”也就不再纠结,对自己的选择也就更加的安心和坚定。
跟司南老师的交流越深入,就越发现他带给学员的并不仅仅是“情绪”和“职业”这些专业化的道理,而是认知的升级。他的很多见解都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哲理。例如:
- 我们做事要打“势能差”——错位竞争,找到自身优势对应的价值洼地;
- “接纳自己现在的状态”——也许并不理想,但了解并接纳自己会极大减少内心能量的损耗;
- “开放心态”——职业转型期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观察和尝试不同的可能性;
- “阶段性聚焦”——要做的事情那么多,一个阶段聚焦一件事,才能集中精力突破阈值;
- 在“做中学”——一边实践一边学习,及时收集反馈并复盘,从而不断迭代和精进……
不管是不是在职业转型期,这些小小的“金句”都能够伴随一生。
职业转型的起步往往很艰难,因为缺乏新领域的必要经验,市场上能够给到的机会并不多,我也一度担心自己会止步于此。司南老师也非常清楚这一步的难度,所以一开始就帮我留意实践的机会。果然,没多久就有一位朋友咨询是否有相关培训(我所擅长)方面的资源,而我也刚刚读完一门专业讲师的课程,以此顺理成章地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讲课。
走出了第一步,未来更加可期。
三个月过去了。我在司南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成长,用他的话讲,“五年之后回看,你会觉得值得”。职业转型没有快速见效的良药,一切都靠积累。我们也无须把所有的期待都放在别人身上,终究路还是要自己走。
回过头来,为什么这一节的标题是“我的职业转型之旅”?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一场长途旅行。长途旅行中会有很多无法预知的困难,但也会有更多不期而遇的美好。我们不是为了看到最后的结局而前行,而是为了旅途中的体验。每一项都是独一无二的,都会给我们的人生增添一笔色彩。
我想,这就是职业转型的魅力吧。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的人生不会有另外一种可能?
* 本文来自于一位情绪教练客户的真实反馈,经授权发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