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 > 正文

探寻陕西监狱警察的红色基因

这里是陕西  发表于:2019-11-14 15:02:53

原标题:探寻陕西监狱警察的红色基因

探寻陕西监狱警察的红色基因

红色,是延安的底色。

延安,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探寻陕西监狱警察的红色基因

1935年起,党中央在延安艰苦转战13年。滚滚的延水河畔清凉山上,有几排排普通窑洞,它们便是陕西省富平监狱的前身——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看守所,1937年创建。

“由此,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具有时代先进性的行刑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创立、发展与完善,把犯人当人看,尊重犯人人格,对罪犯实行教育和生产相结合的感化教育,成为陕甘宁边区监所的指导思想。”近日,陕西省监狱管理局局长高涛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

探寻

陕西监狱警察英模辈出,中国共产党监狱工作的第一代英模党鸿魁便产生在这里。

1943年,女犯郭某某是被判10年徒刑的杀人犯,带个9岁的娃娃,党鸿魁认为“孩子是要教育的”,他征得院长批准,送娃娃到小学读书,每月生活费由监狱承担。郭某某感动地说:“天下只有共产党才能这样做啊!”

党鸿魁管理监狱的4年时间里,监狱关押设施十分简陋,管教人员非常紧缺,却没有跑掉一名犯人。一天,有名犯人向党鸿魁汇报说:“典狱长,我是不会逃跑的,今天想起我70岁的老父亲,心里动了一下念头。”党鸿魁亲切地回答:“人,谁还能不想家呢,你只要好好守法,彻底改过,将来决心做一名好公民,不久就可以回家了。”

曾有一名犯人逃跑,后来又主动跑回来。原来,党鸿魁担任典狱长时,他每天晚上都到监舍去,给犯人读报、教字、写家信,看到犯人情绪不好,立即关心地问身体怎么样。有犯人生病了,党鸿魁让爱人把家里仅有的白面拿出来,做了拌汤送给他吃。正是这样的感化教育,才让罪犯迷途知返。

陕西省监狱管理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王洋向记者介绍:“党鸿魁担任陕甘宁边区监所典狱长后,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教育感化的方法,他曾说过,咱们边区的监狱,就是学校,对犯人绝不能打骂受刑和施用严格的处罚,要从思想上教育他们,要对不同性格的犯人,施用不同的教育。”

当时高等法院副院长乔松山这样批示:“这真是典型,历史上哪有跑了的犯人又跑回来的。”

“执法,有时候要像山一样不可动摇;执法,有时候也要像水一样润泽万物,具体到监狱工作,执法,有时候就是一碗拌汤的温度。”王洋补充道。

1944年12月,党鸿魁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模,成为中国共产党监狱工作的第一代模范典狱长。

传承

电影《上甘岭》里有一名扛着机枪、守坑道的战士,原型叫高万山。他参加过解放战争,也经历过抗美援朝。和高万山一样,新中国的第一代监狱人民警察,很多是从硝烟弥漫的战场走来,走到了共和国监狱工作的特殊战线。

1956年3月,高万山转业到上畛子农场工作时,正值农场初建时期,条件异常艰苦。这时,原部队多方打听,联系到他,希望他回部队工作,担任军官训练教导员,但高万山看到农场干部紧缺,婉言谢绝了部队,他说:“在哪儿干,都是为党工作。”

后来他又转战卤阳盐场、庄里监狱,为党的监狱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即便是离休后,老人也常常教导子女,“要好好工作,一切以工作为重”。在这种良好家风的熏陶下,高万山的子女及亲属现在还有许多仍在陕西监狱系统工作。

在陕西省富平监狱第十三监区,有一名叫王安(化名)的服刑人员,患有类风湿、痛风、高血压。2017年12月,王安从西安唐都医院治疗后回到监区,不久后突发胃出血,富平监狱第十三监区监区长马茂胜迅速将其送进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

在王安治疗的12天里,马茂胜既要安排好监区值班警力,又要安排好医院陪护人员,平时抽空前去探视。经过医生精心治疗,干警日夜护理,王安转危为安。

在走出医院回监狱的途中,王安感动地流下热泪,哽咽着说:“监区长,我的命是监狱救的,你就看我今后的表现吧。”之后,王安表现突出,如今他已是监区服刑人员的卫生员。

“创业初期,富平监狱条件十分简陋,高墙内,服刑人员走一批,来一批,循环往复,唯独没有改变的是坚守在这里的监狱警察,日复一日,他们在‘围城’里帮教罪犯,镇守平安。”陕西省富平监狱监狱长霍峰如是说。

发扬

张立光,自18岁从警至今已有33年的时间,陕西监狱系统赫赫有名的“神捕”,也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

曾经为追捕逃犯,他累计行程3万多公里,足迹遍布全国11个省30多个地区,累计追逃12人,成功率达100%,成为陕西监狱系统追逃工作第一人。 

2009年的3月1日,重刑犯张国显越狱脱逃,给社会平安带来不安全因素。陕西监狱调集精兵强将,张立光再次被紧急调往追逃第一线。

为了了解逃犯张国显,张立光摸排了上百个社会关系,走访群众近千人,用了整整4个笔记本。他奔赴山西、河南、安徽等地,在省内外3个监狱、6个看守所提审在押人员20余人次,不厌其烦地给逃犯的亲属和重要关系人做思想工作。

张国显被抓获时,曾问张立光:“你凭什么能抓到我?”张立光对他说:“凭什么?为了抓你,我记了4本追逃日记,我比你自己还了解你,抓到你只是迟早的事情。” 

在陕西省监狱系统,像张立光这样的英模人物还有很多,但更多的是那些常年累月,始终坚守监管一线的监狱警察。在陕西省崔家沟监狱,一名因为抢劫被判刑入狱的罪犯,在他服刑一年多的时间里,主管监狱警察发现他没有一次家属会见,所以在生活中给予他特别的关注。

通过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感化和教育,一次次的谈话,一次次的交心……罪犯慢慢地开始相信警察,他说,“你对我好,我也要对你好”。于是,主动向主管监狱警察坦白了他杀害妻子的漏罪。

这个故事被拍成微电影《第一监区》,故事的主人公袁涛,这名80后警察也走上中央电视台的颁奖晚会,吐露心声。

82年的光荣传统一脉相承。历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时代是出卷人,新一代的陕西监狱警察是答卷人。从党鸿魁到高万山,从张立光到袁涛,陕西监狱警察把这份源自陕甘宁边区的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传承在这红色基因中。

来 源 / 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热点排行(TOP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