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 > 正文

华蓥:挖掘地名文化传承历史文脉

这里是华蓥  发表于:2019-11-21 10:04:20

(来源:华蓥市广播电视台)

原标题:华蓥:挖掘地名文化 传承历史文脉

华蓥:挖掘地名文化传承历史文脉

华蓥:挖掘地名文化 传承历史文脉

华蓥:挖掘地名文化传承历史文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华蓥市按照地名普查质量标准,逐村(居)、逐地名对区域范围内的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进行了全面清查、补充、更新、完善,并通过相关单位复验、审核和入库验收,入库地名6769条,形成了地名信息库、《华蓥市地名录》《华蓥市第一批地名文化保护名录》等10项成果。

以普查为契机深挖地名文化内涵

“华蓥历史悠久,自唐朝初期以来,先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地名文化遗产,仅皇帝赐名的地名就有6处,这是非常罕见的。”11月1日,华蓥市民政局负责地名普查的工作人员宋功文介绍说。

从普查结果来看,华蓥市普查入库的地名主要产生在唐朝初期、南宋时期、清朝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至三线建设时期和华蓥建置以来,呈现出佛教、红色、生态等文化底色。

据宋功文介绍,南宋时期,四川宣抚使安丙整顿财政、统一军政、镇抚蛮夷等措施对于稳定四川、巩固赵氏半壁江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后平定吴曦叛乱、红巾叛乱,受到朝廷褒奖,钦赐昭勋寺、褒先寺;南宋末年,华蓥山地区与合川钓鱼城等地构成护国抗元战线,广泛筑寨安民,沿渠江东岸修建的乐山寨、东安寨、章广寨、仁和寨大都修建于这个时期,留下了大量地名。

“透过在这些地方发生的重大事件,不难看出,当时大多数华蓥山沿线官民具有保家卫国、智慧忠勇的思想和品质,对南宋以后,华蓥山地区孕育的名臣游仲鸿、游似、王德完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宋功文说。

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华蓥山地区的共产党人丁鹏武、左国政等一大批革命英烈带领群众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发动武装起义,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文化地名,这些地名反映了华蓥人民爱国英勇,追求民主独立、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

“地名是历史的一个痕迹,也是一个文化标记,独特的地域时代环境孕育出特色鲜明的地名文化,可以说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历史基因。我们以此次地名普查为契机,重点对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地名的来历、历史沿革、文化内涵,以及地域的特色文化、乡土风俗、历史典故、文物古迹、历史名人、经济概况等进行深入挖掘,取得了阶段性、丰硕的成果。”宋功文说。

让地名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兴光大道、华光路、金光路、红光路……不久之前,华蓥市政府发布新命名的城区道路街巷名称,部分道路街巷以原来的“三线”军工企业名称命名。

“这是我们在吸纳地名普查成果、充分征求市民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命名的,目的就是透过地名触摸历史、感受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脉,让历史文化遗产都‘活’起来。”华蓥市民政局局长贺飞介绍说。

上世纪60年代,国家先后在华蓥境内布点了红光、金光、兴光、长城等八大军工企业,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建设者在华蓥山地区战酷暑、斗严寒,用辛勤的汗水和勤劳的双手修建起一幢幢厂房、安装起一条条生产线,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地名普查中,华蓥市新增“三线建设”人文地名300余条,这些地名既勾画了“三线建设”成果,又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外来文化,体现了团结包容、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精神品质。

“比如,为拓展华蓥城区发展空间,几年前我们修建的城区主干道——新华大道,将工业集中区与现已形成雏形的集商贸、物流、居住于一体的蓥西新城连接起来。在命名时我们向社会进行广泛征集,最终选定了以‘新华大道’来命名,既有纪念位于华蓥市境内曾为《新华日报》生产用纸的新华日报纸厂之意,又寓意这条道路作为华蓥规划修建的蓥西新城主干道、再造一座华蓥新城之意,受到市民称赞。”贺飞介绍说。

根据地名管理的相关办法,近年来,华蓥市在整顿“大洋怪重”地名的同时,对新修建的道、路、街、巷命名时,着重突出历史底蕴、文化传承和地域特色,选取群众喜闻乐见、鼓舞人心的地名,更好地展现城市魅力、体现时代风格,打造富有魅力的地名体系,让群众有自豪感和荣誉感。

(华蓥记者站 周松林)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热点排行(TOP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