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女生抢救34天后离世:孩子,和平庸相比,我更希望你健康长大
恐龙快乐英语 发表于:2019-07-07 10:30:13
原标题:初三女生抢救34天后离世:孩子,和平庸相比,我更希望你健康长大
今年2月21日,河南鹤壁的初三女生姬智慧从学校3层卫生间的窗台一跃而下。
被发现跳楼后,她被送到医院抢救。
可是经历34天的抢救,姬智慧还是离开了人世。
据姬智慧的爸爸描述,女儿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孩子,听话乖巧,而且在学校的成绩也不差,年级排名有100名这样。
女儿并没有什么异常行为,前段时间还刚跟爸爸妈妈,还有弟弟一起去北京游玩。大家相处的很开心,之间没有发生过什么矛盾。
这样一位看起来很开朗的女生,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她绝望地选择死亡?
后来,大家从她的日记本当中得知,她其实内心充满了折磨,而这种痛苦和挣扎全都来自巨大的学习压力。
她每一次考试考得不好,都会十分自责,她想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可是一次次的失败,让她灰心丧气。
她接受不了自己的“平庸”,无法面对成绩一落再落的事实。
虽然她也曾经努力,也试图克制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还是没能走出压力的魔爪,最终选择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这种“平庸的生活”。
父母放下心中的焦虑
去年有一则新闻让大家惊掉了下巴。
一个2岁男童成片掉头发,竟然是因为连报了5个培优班。
而为什么男童的父母一下给孩子报这么多培优班,只是为了让孩子考上知名的幼儿园连报5个培优班。
可见孩子无形当中承受的压力,实在是太多了,而这,也导致了种种悲剧接连不断地发生。
而最近抖音上一位妈妈的故事,却纷纷获得大家的点赞。
有一回,这位妈妈在婆婆家聚会。
小叔家有两个孩子。女孩8岁,画画特别好。男孩5岁,数数能从1数到1000。
她儿子就在旁边看他俩表演。
看完以后,她老公就说:“来,走了儿子!去滑滑梯去。“
这位妈妈当时就觉得,自己老公真的特别牛,是一个特别伟大的父亲。
老公在面对儿子的平庸的时候,表现出来的那种从容和不屑、那种无所谓。
而她老公曾经和我说过一句话:我养出来的儿子,啥都不会他以后也会特别快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可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将来,未来的路途能更平坦一些。
但是,千万不要过度消费孩子的童年,因为对于大多数人,平庸才是人生的常态。
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坚信自己能够快乐,是最重要的。
尊从孩子的内心选择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故事。
她家里有一儿一女,儿子和女儿性格相差比较大,儿子好胜心强,而女儿则易于满足。
冬天,她把儿子送去学游泳,教练问她,你有什么期待?
她回答说开心就好,不用太大压力,学不学得会都没有关系。
起初的两节课,教练的确如此,陪着儿子打水仗,玩水球,泳姿学的没比狗爬好多少。
她问儿子,你开心吗?儿子言笑晏晏,说开心啊,很好玩。
第三节课教练就受不了了,毕竟自己刚从省队退下来,还是想有用武之地,想教给孩子专业的游泳技能。
这位妈妈答应了。
一个半小时后,她看到儿子以极其飒爽自由泳的姿态游了半个来回。还兴奋的对妈妈喊,看到了吗,看到了吗?我是不是很厉害?!
这位妈妈没有问他是否开心,因为征服困难获得前行的成就感,已经在他脸上写满了无与伦比的满足与幸福感。
她其实也了解儿子,儿子是一个十分要强的人,虽然不要求自己每次都拿第一,但每次都一定会全力以赴。
这位妈妈的女儿则截然相反,做什么都是发自肺腑的开心。
偷懒的时候开心,做不成这件事,被教练叫去做另外一件事也很开心。
这位妈妈说,不会按照儿子的进度来要求女儿,要降低对女儿的期待值才能平常心对待。
女儿每天开开心心地去幼儿园,没有任何压力,现在数的数也就是1-20,不过她每天都笑容灿烂。
哥哥看到妹妹每天都开心无比,忍不住会羡慕和嫉妒。
妈妈就问哥哥:“不然你也和妹妹一样,不用操心太多事,还轻松?”
哥哥说:“不要,我习惯自己这样非常努力的状态了,我觉得挺好的。”
其实这位妈妈心里很清楚,儿子上进心强,那做父母的给他创造一些条件去突破自我,孩子就会变得更优秀。
女儿每天傻乐傻乐的,只要她明白是非,很幸福地安于现状,也未尝不可。
最重要的还是遵从孩子的内心选择。
教育的目的不只在于学识
很多家长总要求孩子凡事都正当第一,因此在学业成绩上,家长自然更希望孩子能考取一个好成绩。
可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历来都不只是在于学识,更多的是教人独立的思维模式,以及给予孩子更多的选择。
理查德·莱文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曾在1993至2013年任耶鲁大学校长。
他曾说:“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在繁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不是“我”被杂乱、无意识的生活拖着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真正的教育,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
学会思考、选择,拥有信念、自由,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获得幸福的终极能力!
面对学业的压力以及外界众多的诱惑,如何让孩子从内心、从一开始便不抵触学习,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引导。
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信中写道: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我们读书,不只是为了成绩,更是为了以后能够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当我们想要高薪,能够凭自己文凭获取;
当我们想要双休,能够凭自己能力获取。
父母要遵从孩子的真实内心,也要接受孩子的平庸,让孩子能以自己最好的状态去面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