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十年前没看懂的《让子弹飞》,今天细细地讲给你听
伊尔女性网 发表于:2020-07-24 07:24:03
你好呀
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电影是
2010年获得第6届亚洲电影大奖最高票房亚洲电影大奖的由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这是涵盖着草莽气息、英雄主义、西部风格及革命情节的一部土匪遇上地方恶霸的故事。
(说明:以下均为对电影情节的合理推测,并无任何影射隐喻)
故事开始于土匪张麻子(姜文饰)一伙劫了买官当县长的马邦德(葛优饰)及夫人(刘嘉玲饰)。
马邦德为保命声称自己是县长的汤师爷,张麻子一伙人为财所动决定带上师爷冒充县长前往鹅城走马上任。
(注:委任状上写的是民国八年八月八十一日,即故事发生在1919年)
本只为劫财,但是他们的兄弟六子却在地方恶霸黄四郎的授意下死于非命。
(注:张麻子此时已经有了初步的民主思想,在处理武状元一案中,群众朝他跪下,他却朝天上空放了几枪:“皇上都没了没人值得你们跪,我也不值得你们跪。”)
(注:六子死前曾和张麻子一起听音乐,张麻子能认得唱片上的英文,并且称莫扎特为穆扎,这是个按音译更准确的名字,之后又补充了一句“咱们这边叫莫扎特”,说明张麻子绝不简单,并不仅仅是个土匪)
(注:此时的祭奠六子的墓前,二哥已经不在了,七弟声称二哥喝醉了并替他带话:“二哥发誓替你报仇”。而与二哥更为亲密的三哥说法却不一致,他说:“二哥没有喝醉,他生气了,因为大哥不让大家拼命,命都不拼还算麻匪吗?”二哥态度如何暂且不论,而三哥已经明显有了不满情绪。)
果然,黄四郎便请了鸿门宴,声称要为六子的死讨个公道,他声称如果三人指认是他黄四郎所做,他便剖腹自杀,并请县长当他的介错人。
(注:黄四郎用了介错人这个词,介错人是一个不熟知日本文化压根儿不知道的词,而张麻子随即补充了一句:“我听说自裁用短刀,长刀归介错人”明显张麻子也深谙日本文化)
(注:在黄四郎府邸埋伏的人里,剩下四人皆在,同样没有二哥,莫非是还未酒醒?个人觉得可能性不大,在全程镜头中,二哥对于喝酒都是比较克制的状态,况且,如此重要的情形下若是还醉在府邸又怎能担任团队的二把手?而若是二哥背叛了队伍,张麻子又怎会对二哥突然消失又突然出现毫不怀疑?只有唯一的可能,就是张麻子对二哥另有安排。)
酒桌之上,自然是觥筹交错,笑里藏刀,暗暗较劲,各有心思罢了,黄四郎提出出钱让县长去剿匪,剿的是谁?土匪张麻子。
(注:黄四郎声称自己的货十回有八回让张麻子劫走了,但倘若果真如此,张麻子可谓富可敌国,又何需来鹅城捞金才能供六子读书?黄四郎在说谎,张麻子身为正主自然熟知此点。)
(注:黄四郎声称自己曾与张麻子在20年前有过一面之缘,但是张麻子面不改色,是张麻子故为镇定还是果真毫不慌张?让我们来细细分析。张麻子的委任状大家还记得吗?写着民国八年,即故事发生在1919年,二十年前即1899年黄四郎声称见过张麻子。
在后来张麻子与马邦德的对话中,有这么一个关键信息,张麻子说他从讲武堂出来后,追随过松坡将军,给他做过手枪队长,那年17。后来在泸州会战,将军负伤,再后来,将军死在了日本,张麻子回国。
张麻子17岁时从讲武堂出来追随松坡将军,而讲武堂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清政府为编练新军广设的军事机构,目前遗址尚存的三大讲武堂中最早的应当是1906年的北洋陆军讲武堂,但不能否定还有更早的讲武堂存在。1904年松坡将军从日本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教练新军,或许就与张麻子此时相识。因此,最早最早,张麻子也应当于此时才开始追随松坡将军。泸州会战为1916年春,松坡将军死于1916年11月,也就是1916年末至1917年初,张麻子应当已回国。所以张麻子在追随松坡将军之时在日本呆过,对于日本文化的了解也不奇怪。
所以,即使1904年张麻子才17岁,开始追随松坡将军,那么,1899的张麻子才12岁,即使真的与黄四郎有过一面之缘,与如今32岁的张麻子相比变化肯定不是一般的大,黄四郎能认出来的可能性很小很小,所以张麻子丝毫不慌。)
(注:马邦德在酒局上,特意跑过去亲了黛玉晴雯子一口,这个举动有些失常,个人猜测或许马邦德是在托黛玉晴雯子捎了一句话给黄四郎以表忠心,依据马邦德这个墙头草的性子不是不可能。)
酒足饭饱,张麻子故意装醉摔下马去,逃脱了马邦德的监视。在下个镜头里,张麻子原来是去和死去的六子叙旧了。
(注:这里有些奇怪,如果仅仅是去见六子又何必装醉躲开马邦德?个人猜测,张麻子在这里不仅见了六子,还见了一个人,二哥。)
回来之后,张麻子就以“不能醉酒欺负一个寡妇”为名,钻进了马邦德的被窝,执意要和马邦德一起睡觉。
(注:这里有疑点,还记得我们之前分析张麻子应当是溜出去见了二哥,而一回来张麻子就不肯待在自己房间了,个人猜测,应当是二哥是被张麻子派出去偷偷潜伏在黄四郎家里,而恰巧听见了黄四郎派人要刺杀县长的消息。况且,不能醉酒欺负寡妇这点也是不足有说服力的,毕竟张麻子与之同床之时一点儿也不客气啊。)
果然,黄四郎派出的杀手后半夜就到了,杀死了在县长床上睡觉的夫人。在黄四郎赶到后,张麻子仿效马邦德的做法,抱着夫人嚎啕大哭,并且要求要将夫人厚葬,还让黄四郎得安排妥当,地方豪绅都得出席。
(注:在这次的行动中二哥已经出现,更加证实了之前的猜测。并且既然张麻子对于夫人如此疼惜,以至于酒后都担心“欺负”了她,在遭遇刺客后,竟然没有让一个兄弟上楼保护夫人。要知道,在之后与假张麻子的战役中还专门吹口哨让七弟来保护师爷,并且在七弟到了之后张麻子才放心前去作战。以至于,夫人的死还是马邦德发现的。)
(注:马邦德在这里被夫人的死所触动面对黄四郎第一次起了杀心,在背后举起了枪虽然最后并未下手,但是此时的两面派马邦德已然转变了立场。)
在夫人的葬礼上,张麻子的兄弟们“假扮”土匪,劫走了两个家族的人以及黄四郎,而后又有一个“黄四郎”出现,说刚刚被劫走的是替身,让大家不要惊慌。
(注意:依照先前的黄四郎对替身训练的一幕可知道,真正的黄四郎脑袋后边有一个白色的痣,而替身没有。)
而此时出席葬礼的黄四郎的脖子后面仍然有这颗痣。
合理推测,被劫走的应该是黄四郎真身,而黄四郎的真身是什么时候被换成替身的呢?又是谁做的?个人推测是花姐。)
张麻子团伙拿到两大家族的赎金之后,在发钱的途中老二老三就遇见了花姐。花姐是黄四郎派出的奸细这个应当是没有疑问的,而花姐就是黄四郎派出的美人计用以策反老二老三的。
(注:但老二应当是没有问题的,从老二张口闭口老大说老大说,以及老二后来的惨死来看,老二应当是完全忠诚于张麻子的,况且老二是个Gay,受到美人计引诱的可能性极小。)
之后便是张麻子团队前往剿匪,所谓的剿匪即与黄四郎安排的假麻子之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陷阱。在剿匪开始之前张麻子先是派出了全队执行力最高的二哥前往探路,交战正激烈之际,对方挂出了二哥的尸首。
张麻子团队见此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一鼓作气就抓住了假麻子头领,马邦德听说他的妻儿被杀了,吓到带着钱堆驾车就跑,不幸扎到黄四郎为张麻子特意准备的地雷,不幸身亡。
(注:这里二哥的死应当是被马邦德出卖了,第一,张麻子在交代二哥任务的时候马邦德在场,有泄露的可能。第二,在抓到假麻子之后,听说把他的“妻儿”都杀了以后,吓到驾车逃跑。首先,二人身份成疑,马邦德自己并不承认也并没有感情,只想草草打发了事。其次,即使真的杀了妻儿,又为何要驾车逃跑?个人猜测是因为出卖了二哥,而假麻子知道这件事情,马邦德害怕假麻子会说出来于是驾车逃跑。)
(注:马邦德死前要和张麻子说的两件事,个人猜测第一件就应当是自己出卖了二哥,第二件应当是关于花姐是黄四郎的细作。并且,马邦德的死说明了他对于地雷之事毫不知情,也就说明黄四郎也知道他是一个投机派,从未重用过他,注定跟着黄四郎也只能跪着挣钱。)
张麻子带着仅剩的四个兄弟(老三、老四、老五、老七)回到鹅城,立志除掉黄四郎。先是把剿匪所得银两尽数散发给老百姓,再看着黄四郎明目张胆的找老百姓收回银两,这是第一步。如果一个人从未拥有过就罢了,拥有过却又得而复失,这是激起群怒最好的方法。发枪给老百姓,给了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百姓以枪杆子的实力,这是第二步。号召老百姓一齐去灭了黄四郎,发动群众,这是第三步。
但是,并没有百姓前来,只有一群鹅跟着他们,让人不禁想到也是在孤立无援的新形势下在第二天就宣布建交的老大哥。
(注:这个时候花姐和老三带着替身回来了,而给出的理由可信度也不那么高。“他跑我就追,他跑我就追,就越跑越远了”,在这里应当是二人放走了替身,也动摇过,最终二人还是决定抓着替身回来站在了张麻子这边,一方面花姐其实对张麻子的理念确实比较佩服,另一方面跟着黄四郎可能能赢但是注定一辈子只能跪着。
而为什么推测老三动摇过呢?第一,老三对于张麻子决定的不满是溢于言表的,第二,老三在活动中偷偷戴张麻子专属于老大的九筒面具,第三,老三在片尾说要替二哥娶了花姐,而二哥却是个同性恋,在片头老三看着绝美的花姐在混乱中仍不害怕盯着天上的羽毛,问二哥她怎么不怕呢?二哥回答“可能是个傻子”,可见二哥确实不解风情。第四,花姐用枪指着自己和他人来逼迫张麻子让自己加入的主意就是老三出的。)
最终,张麻子在群众面前斩了黄四郎的替身,声称战役已胜,让群众去碉楼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最终,群众的力量打败了黄四郎,这说明,正如我们一直学习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才是制胜的法宝。
(注:为什么群众拿的大多就是凳子?凳子个人认为代表着属于人民群众的平等的地位,而张麻子并没有成为下一个黄四郎,在群众需要他屁股下的凳子的时候,他马上就站起来让给了他们,事了拂衣去。让人不禁联想到无数个为革命献身的老前辈,他们不图财不图利,打倒地主并不是为了成为新的地主,而是把这些该属于人民的全部还给人民,真心想为人民能够从此站起来而奋斗,是真正心系人民的英雄。)
在故事的最后,老三、老四和老五带着花姐和钱财告别了张麻子前往浦东。
(注:片尾老三、老四和老五的马牵火车上的那个黄四郎的背影,个人认为,黄四郎死之时,在楼的炸毁之中,存活的几率几乎没有。而片尾的马牵火车是不是不禁想起开篇之时马邦德带着夫人和师爷同样的在火车上吃着火锅唱着歌?这应当是隐喻着他们或许会成为下一个黄四郎,提醒着我们注意思想的腐化。
(注意:小七是唯一一个没有跟着老三上路的,他也是最年轻、最有自己思想的一位,他或许就代表着如今万千个进步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盐盐的私藏书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