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 | 文化 没有今古之分
伊尔女性网 发表于:2024-07-25 13:58:22
陈佳
河南卫视2021 年“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端午奇妙游”总导演
今年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晚会中,美轮美奂的水下舞蹈《洛神水赋》以数亿流量,又创造出一个传奇。当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点名称赞它“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时,当众多网友的弹幕已经塞不进狭小的视频画面时,人们可能不知道,这个节目在一审的时候,并没有通过。
当时,“端午奇妙游”的总导演陈佳只能继续和同事讨论改进拍摄方案,从下午4 点开始,一边开会一边吃桃子。她坐在昏暗的制作间里心乱如麻,后来同事告诉她:你连吃了22 个桃子。
节目不过关的原因,是水下拍摄有一点技术问题没达标,“灰秃秃的”。距离节目播出已经没剩几天了,陈佳不想放弃,决定飞速重拍。首选的拍摄场地在青岛,那里有最合适的一个水下拍摄地,无论面积还是水深,都是“洛神”的最佳展示空间。问题又出现了:这个水池下面有两根滑道,需要把水池的水先抽干,然后用平板把滑道铺满盖上,再放水,加热,这样整整需要四天的时间。
“这时间我哪儿耗得起?很遗憾我只好从青岛转战上海,那里有个现成的水池,虽然拍摄条件会差一点。”
费尽各种周折,陈佳和团队终于完成了《洛神水赋》的拍摄。那个焦虑的下午,她创下了连吃22 个桃子的神奇纪录,但是,也想出了用鱼线拉开演员裙摆、飘带,让画面更绚丽舒展的好主意。
然后,节目播出了,《洛神水赋》成了“爆款”。
一个女主播的华丽转身
陈佳很漂亮,大家都说她长得像张曼玉,尤其是笑起来时的灵动神韵。
“嗯?不是说我像郑秀文吗?”陈佳笑着说。
20 年的时间,她从河南台一个音乐电视节目主播转身成为文化出镜记者,再进阶成电视栏目的总导演。从台前到幕后,陈佳非常感谢自己以前的工作经历。
“之前的经历其实对后边做晚会有很大的帮助:主持人让你跟别人沟通协调的能力有所磨练,记者会让你从逻辑上来梳理核心点,很高兴我干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意义的。”
以“端午奇妙游”这场晚会为例,陈佳认为与传统晚会不同的是,节目样态形式彻底改变了。综艺节目有真人秀、有跨界的演唱会,但是“中国节日”系列晚会把网剧跟文艺节目网综融合在了一起,以唐小妹的视角打造了一条主叙事线,这种节目样态形式是空前的。
“大家都不太清楚这改变意味着什么,以前我们做导演,只需要去想这个综艺节目,就是这个歌怎么去唱,这个舞蹈怎么去跳,中间怎么串联呢?我们有主持人用词来串联。中国节日系列把主持人换成了有剧情的网剧,靠情节来串联。”
全新的节目制作手法彻底颠覆了导演的思考模式,陈佳不能先去考虑节目了,而是先考虑剧情,把框架思考出来;然后在剧情的延展上,从情绪点和矛盾点上设计节目。这种节目形式对陈佳来说堪称是挑战的巅峰,尤其是思考的逻辑性。
“因为其他的任何节目样态形式我们都有可参考的案例,也有相关的数据。但是这次,我们什么都没有。”
陈佳
扎根华夏文明是河南台的传统
“说实话,从确定拍摄一直到端午播出,我心里压力一直特别大,也特别焦虑,我要深度理解这种样态形式,不知道拍出来到底是什么样子。”
不过,河南卫视春晚的《唐宫夜宴》出圈给了陈佳一些信心。《唐宫夜宴》成功之后,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的所有主创都从这个节目中汲取营养,各级领导带领大家探讨这个节目为什么会出圈。研讨会的结果是,实际上,中国人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依然存在根深蒂固的热爱和珍惜,既然如此,那就再试一把。之后,河南卫视又尝试制作了“元宵奇妙游”。
“‘元宵奇妙游’之后,我们也开始尝试一些唐宫文创,自己孵化IP 形象;‘元宵奇妙游’的口碑也非常好,清明节的时候,领导确定我们要做这个‘中国节日’系列,把中国一年当中的传统节日都做一遍。我们要从中国传统节日中攫取最好的素材,同时打造自己的I P。”
身处“流量为王”的时代,陈佳倒是从来没有对中华传统文化失去信心。她认为河南电视台无论是从地域角度还是本身定位,都具有文化优势;以经典戏曲栏目《梨园春》、知名武术搏击类节目《武林风》为例,扎根华夏文明做文化是河南台的传统,这个传统,河南台已经坚持了近30 年。
“我们河南人确实是这样,我就觉得这种传统文化是根植在每个人血液里的,从小就知道《三字经》,知道唐诗宋词、《山海经》,这些古典文化的精髓一直都在我们的血脉里,代代相传。所以我们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有自己的追求。”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摆在河南卫视的文化自信面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年轻人们正在无限量地接收碎片化信息,他们是否能真正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并由衷地欣赏古典美学?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大家内心对真善美的东西一定有一种需求,这是人的本性,只要是真正好的东西就会有人喜欢。而且我们的表达方式很不同,接受的难度并不大。”
用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去凝视古典审美,这本身也是一种审美的方式。用现代技术的表现手法去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手法,这本身也是一种针对传统文化的“科普”手段。
文化没有新旧之分
“奶奶小时候给我讲过很多故事,等长大了我才知道,那其实都是《山海经》里的故事。当时她告诉我,尧帝有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她们最后幻化成水神。通常说起端午习俗,我们就要吃粽子,要祭奠屈原,那这次能不能突破一下呢?”
所以陈佳想做一支叫作《祈》的水下舞蹈。头脑风暴的时候,她也想过是不是让屈原在水下跳舞,但是脑补了一下画面和剧情,还是算了吧。
黄河文化就是河洛文化的一个分支,黄河文化中包含着一个女性“水神”的形象;在古代,人们到了端午的时候会祭祀水神,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忽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在陈佳脑海中跃然而出。在中国考古界,这是一幅公认的古代女性题材画作。
定服装,商定舞蹈动作。第一版的编舞参考了《丽人行》的动作,陈佳觉得动作很碎,她要的是想象中的“神”;而细碎的小动作在她看来都是后宫佳丽跳给皇帝欣赏的,那是人,不是神。
“我个人比较欣赏宋代美学,对,我要大开大合的动作,而且必须简洁轻快。演员身上飘逸的彩带也是从宋代汲取了营养,因为宋代过端午时,小孩身上会缠一些彩色丝带,也是一种辟邪。所以我就借用了这个宋代习俗,也把丝带缠在‘洛神’的身上。”
至于洛神为什么穿成绿色调,陈佳坦言那是因为她自己喜欢绿色。在拍摄的过程中,每个动作至少拍20 遍,陈佳最喜欢的那个动作拍了48 遍。舞蹈演员每下潜一次拍摄50 秒,每天至少上下水面200 次以上。为了能够让“洛神”在水下稳住,她从技术上让演员适当负重;为了让“洛神”能在负重的情况下在水中进行平移,有“飘”的美感,陈佳建议用五根缠在一起的鱼线缠在演员身上;而无比敬业的演员为了完美表现洛神之神韵,手臂上也留下了一道道鱼线的勒痕。
“文化就是自古传承下来的一种民族的思想瑰宝,不会有新旧之分。只不过是表达和呈现方式的区别。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现在有了特效,有了这种崭新的视听语言,去阐释去呈现文化。”
谈及“中秋奇妙游”的新作《广寒宫》,陈佳的遗憾是排练时间很紧迫;但是她会将许多新元素与嫦娥奔月的故事糅合,采用抠像等技术,具象化呈现嫦娥、玉兔以及广寒宫中的绮丽生活。舞蹈风格既包含古典舞的柔美轻盈,同时拥有现代舞的欢脱热烈。
“作品与导演的性格和审美,甚至三观都有关系。冰心先生说过,60% 的美、70% 的真、80% 的善都给了女性;女性(导演)对美的事物更敏感,表达方式也更细腻。”
策划、编辑:李津 / 摄影:张弘凯 / 采访、撰稿:唐桦 / 服装造型:Ginger / 妆发:陈凌 / 鸣谢: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