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即将消失的职业--铁匠
草根一一 发表于:2019-12-30 16:04:06
原标题:农村即将消失的职业--铁匠
武胜县石盘乡一个古老而偏远的小镇嘉陵江畔的一块受现代文化影响较少的处女地。
2017年12月17日作者再次来到这个童年在这里买过白菜的古老小镇,狭窄的清石街道上显得萧条、宁静,小镇上叮当叮当的声音一直响过不停,寻着清脆的敲打声走在清代留下来老清瓦房下面,踩着磨损了上百年光滑无比的青石上给人一种穿越到古代的感觉,很快一间古老的铁匠铺出现在眼前,从房屋的墙壁、门坎、打铁的工具等无不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记得小时候家里锄头、火铲、铁夹、锅铲什么的总是磨损得很利害,每当家里决定要维修这些小铁器的时候,妈妈就说又要赶石盘砣了(因为嘉陵江流到石盘乡时落差很小水流放慢所以也叫石盘砣)接火铲耙耙,背锄头,补锅什么的感觉只要和铁粘边的就得拿到石盘砣去修补,而老家离石盘砣有15里路,离其他乡镇只有8里路,现在才知道妈妈舍近求远应该是石盘的铁匠技术更好。
店铺的师傅在聚精会神打着铁,虽然是大冬天的但是铁匠师傅却大汗淋漓,只见一把把锄头就象模子里铸出来的一样,纯手工打造每把锄头基本上一样,不难想象功底之深厚。
后来与铁匠老板聊天才得知,付氏铁匠铺已经传承了4代人近两百年了,第一代铁匠付定成在清朝末期在石盘砣一带非常有名,当时不光打造农具,还给清政府打造刀剑等兵器。第二代铁匠付顺吉深得其父亲的衣钵传承,打铁的手艺更是清出于蓝而胜于蓝。第三代铁匠付坤明、付坤龙将祖传的打铁密术进一步发杨光大,在80年代90年代打铁生意进入高锋生意络绎不绝并且付氏铁匠价格合理深受当地百姓好评。第四代铁匠付坤明的儿子更是将祖传技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再次将付氏打铁技术推到历史新高。
付氏铁匠铺近200年的传承中,经历了太多磨烂,曾经多次差点断了传承,正如付氏铁匠的家规规定一样,付氏子弟要象烧红的铁一样能屈能伸,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换来有用之身。
据78岁的付坤明回忆说,他12岁就帮父亲扯风箱、用小锤子打铁,16岁进铁厂打铁,18岁到华崟山大闹钢铁,上高炉炼铁。20岁回到家里再次进铁厂打铁,当时将铁厂搬到彭家祠堂(今石盘乡敬老院)一直打到社办企业垮台再自己开铺子帮附近老百姓打铁,如今78岁了打不动了,就交给儿子、儿媳妇打了,儿媳妇的父亲以前也是铁匠,所以儿媳妇也会打铁。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手工桌坊铁匠铺已经难以维持生计了,平时主要为当地老百姓接些火铲把把、菜刀把把,背锄头(为磨损严重的锄头加铁重炼)、修斧头等小活,加工费一般收1.5元至3元不等。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手工桌坊铁匠铺已经难以维持生计了,平时主要为当地老百姓接些火铲把把、菜刀把把,背锄头(为磨损严重的锄头加铁重炼)、修斧头等小活,加工费一般收1.5元至3元不等。
付氏第5代接班人已经不做打铁匠了,付坤明有些伤感又失落地说,传承百年的打铁手艺可能也要失传了。
希望通过本文引起全社会关注保护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手工艺。
改建后的彭家祠堂朝门
老铁匠铺:彭家祠堂,耳门上的公德捐赠花名册 年代不祥,应该是为修建什么捐赠的钱和物
敬老院的厨房
现代科技打铁
加工锄头
等待背锄头
火铲已经接好。
老铁匠铺,彭家祠堂
老铁匠铺彭家祠堂,如今的石盘乡敬老院,敬老院老人的厨房。
古建筑石盘砣 彭家祠堂,如今石盘乡敬老院
第三代铁匠 付坤龙
第五代付氏传承人在为老百姓背锄头
客人等待师傅修锄头。
1958年的石盘砣彭家祠堂,如今石盘乡敬老院
1956年将铁厂搬到了石盘砣彭家祠堂,如今石盘乡敬老院
1958年的石盘砣彭家祠堂,如今石盘乡敬老院,图为敬老院的老人和他检到的一只大头猫。
作者简介:何永平 网名 野马 44岁,四川岳池人,纪实摄影爱好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