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潍坊离新型冠状病毒最近的人,揭秘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全过程
潍坊疾控 发表于:2020-03-12 16:07:03
原标题:对话潍坊离新型冠状病毒最近的人,揭秘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全过程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
被称为离“新冠”病毒最近的地方。
这里的的工作人员
被称为距离新型冠状病毒最近的人。
近日,潍坊广播电视报记者
走进潍坊市疾控中心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
对话一线检测人员,
揭秘“新冠”病毒检测全过程。
这是我市首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负责全市所有“新冠”病毒病例的样本检测
潍坊市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负责人、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刘德辉向记者介绍,这家实验室是我市首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也是我市具备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检测能力的机构。
目前,该实验室承担着全市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患者病例样本的检测,是一家安全级别很高的P2实验室。“所有空气进去后不经过处理是不会放出来的”,刘德辉说。
另外,刘德辉告诉记者,现在实验室实行24小时工作制,12名检测人员分为三个小组,每组4人轮流上岗,病例随时送来,随时检测。
在刘德辉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门口。在这里,记者看到,实验室墙上贴着“试验区”、“生物危害”的警示。穿好一次性隔离服、戴好口罩,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缓冲区。
“ 全副武装”的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缓冲区
透过墙上的玻璃窗,记者看到,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提取室和扩增室内,检测人员穿戴着“猴服”、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面屏……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刘德辉告诉记者,所谓的“猴服”其实就是一种密不透气的材料做成的连帽、连体、带袜套的隔离衣。
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
要进行三级个人防护
最里面一层要穿上分体式一次性隔离衣,戴上一次性脚套、帽子、手套,手套要压住隔离衣袖口,交界处用胶带封住;第二层要穿上连体防护服,戴第二层口罩、手套,戴高筒脚套和护目镜;第三层要穿上反穿式覆膜隔离衣,戴上面屏。
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进行检测的呢?
首先病例采样。
在我市,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的样本采集由各县市区疾控中心专业工作人员指导医院医护人员进行。病例样本采集基本为咽拭子、鼻拭子和深部咳痰,另外,病例下呼吸道标本、血清、粪便和睫毛分泌物也可作为采集样本。
然后进行转运。
刘德辉指着身边一个银色小箱子告诉记者,“疑似病例样本采集后被放入这种专门的转运箱,严格三层包装,且保持内部温度在4°C左右,然后由工作人员通过送检通道送到实验室。为了确保生物安全,病例样本和工作人员不使用同一个通道。”
最后病例检测。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分为四个步骤:
1、样本分装,这也是检测环节中最危险的一步。每一个病例样本会被分成15份,然后装入2ml冻存管。在这个过程中,样本因为受到震荡,病毒最可能通过空气传播;
2、核酸提取。因为呼吸作用,检测人员的护目镜上常有大片蒸汽,因此在这个步骤持续的2个多小时里,检测员常眯着一只眼睛,透过护目镜最清晰的部分,做核酸样本提取;
3、荧光定量PCR体系配置;
4、上机检测,并输出判断结果。
“整个检测过程最快也要5-6个小时。
为保证检测结果万无一失,
我们会选用不同品牌的
两种试剂进行检测。
如果结果均为阳性,
报市卫健委组织专家组进行确认。”
刘德辉告诉记者。
对话我市新型冠状病毒一线检测人员
检测人员24小时连轴转
3天仅睡5小时
1月22日晚上9点,潍坊市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实验室收到了全市首例“新冠”病毒疑似病例的样本。也是从这一天开始,他们的检测工作再没有停止过。
为了完成好检测任务,市疾控中心成立了应急检测组。这支由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刘德辉担任调度,博士聂清任指导,共14个人、平均年龄34岁的年轻队伍,硬是在一线检测岗位上通宵达旦连轴转,被称为“与病毒离得最近的人”。
“我们把12名检测员分成三个小组,每组4人,轮流进行检测。每一例病例检测,我都尽量跟着。”聂清说,现在,实验室24小时“不打烊”,病例随时来,随时检测。
除了十分明显的黑眼圈,在聂清身上并看不出过度的疲惫。但其实,她已经连续十天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而这三四个小时,还不是囫囵觉,因为中间,她还要不知几次被电话打断。
“这几天已经好多了,每天能眯一会儿,开始检测的前三天,我一共睡了不到5个小时。”说这句话的时候,聂清觉得很平常,“组员们都这样。我们大部分人从投入‘新冠’病毒检测工作后就没再回过家,饿了吃点泡面,困了在办公室凑合眯一会儿,“现在就是做好检测工作,其他一切往边放!”
“里三层外三层”包裹
工作十分钟全身被汗水浸透
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工作,不仅对检测员们有极高的技术要求,对他们的体力也是一个大的考验。
聂清向记者介绍,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他们所有工作人员进实验室,都要进行三级个人防护。每个人要穿三层隔离衣,戴三层头套、手套、脚套,还要戴上护目镜、口罩和面屏。
每次进实验室,工作人员仅是个人防护这一步,就要相互帮助、用上近半个小时时间。而这样密不透风的三层隔离衣,他们一穿就是五六个小时。
“人的正常体温在37°C左右,穿上三层不透气的隔离服,温度又会上升不少。我们通常进实验室十几分钟后,全身就都被汗水湿透了。”聂清告诉记者,全身是汗还能忍耐,有时候脸上的汗珠流到眼睛、耳朵里非常痒,但手却坚决不能碰,才是最难受的。
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圆满完成每一次检测任务,工作人员们通常会少喝水,“没办法,只要有利于工作进行,我们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相比穿衣来说,脱隔离服更为复杂。
聂清告诉记者,工作人员要按照要求,从外向里一层层脱下,“最外层隔离服是由身体后侧向前侧脱,然后由上而下边脱边卷,最后脱下后用高压灭菌袋装起来进行灭菌处理。”
而每次经过五六个小时的工作,脱下防护服时,工作人员除了全身早已湿透外,脸上还会留下多处明显勒痕,手也会被泡得起皱发白。
每天最舒服的一刻
是“走出实验室吸一口新鲜空气”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队伍中,除了刘德辉和另外两个年轻小伙子外,这支团队的另外11个人都是女将,大多还是年轻妈妈。
“连续几天没回家了。昨天和孩子通电话的那一刻,没忍住掉了几滴眼泪,然后我匆匆挂了电话。”孩子仅有2岁的检测员田蒙蒙告诉记者,这个时候,检测人员不适合有情绪波动。因为他们在检测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不仅时刻与危险相伴,稍有不慎还会影响检测结果,这容不得一点马虎。
“疫情面前,我们就是战士,疫情就是命令!”90后检测员康凯是这支检测队伍里年龄最小的成员,他告诉记者,如今,他每天最舒服的一刻,就是“脱下防护服、走出实验室,深深呼吸一口新鲜空气。”
“我又要准备进实验室了。”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
聂清来和记者告别,
“请全体市民放心,
我们能行,
这场战役也一定能打赢!”
来自:潍坊新闻头条,记者:王晓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