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刚开始,A股就仅用三个交易日完成“逆风翻盘”,相继突破3000点和3100点,两市更是连续两天创下万亿规模的交易量,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入,券商集体爆发……不少市场人士纷纷预测“牛市要来了”。果真如此吗?
本轮股市上涨有何特点?未来推动股市上涨的因素有哪些?下半年降准降息还有空间吗?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在接受CF40研究部访谈时指出,从横向和纵向对比来看,近期股市上涨只是长周期之后估值修复的一个过程。总体来看,当前A股市场投资者情绪比较平稳,投资方向以科技成长股和拉动内需的消费、进口替代等为主线,处于一个稳步增长的进程中。虽然可能存在一些结构性的泡沫,但即便到了当前3100的点位,A股市场大体上还是健康的。今明两年股市将以温和上升为主要特征。
他认为,“3000点是牛市起点”这个说法没有什么根据。3000点只是一个配角,主角还是中小板和创业板,与3000点相比,更应该关注的是中小创的成长空间和它的估值是否合理。
“现在还很难判定,以中小创作为主要投资标的的投资风格会不会发生转移。”钟伟说,目前来看,市场对于投资风格到底会不会从成长股转向蓝筹股还存在争议。“我个人倾向认为,这种风格转移是很难发生的,但会有风格纠偏。”
钟伟指出,未来驱动股市上涨的因素有两点,一是未来七个季度中国经济会是一个持续爬坡的过程,二是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新冠疫苗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爬坡,这会让投资者的心态进一步稳固,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稳定上升也会持续。
近期货币政策有边际收紧的迹象,未来流动性如何颇为市场关注。钟伟认为,2020年中国央行流动性最为宽松的拐点大概率已经过去了。未来,中国依然具备普遍降准的条件,降低中长期利率的空间也有余地,但年内中长期利率难有明显下行的窗口。
图/网络
近期股市上涨是市场估值修复的过程
今明两年中国股市以温和回升为主要特征
Q:如何看待近期股市较快上涨的现象?
钟伟:第一,从中国历史纵向来比,虽然当前A股市场有一些上升,但这只是市场修复的一个过程。
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A股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此后三四年间,上证指数走出了一波很大的底部,中间虽然有震荡,但在3月23日上证指数收于2660.17,创下今年以来的最低点。近期股市逐渐有所抬升,7月3日,上证50指数突破了3100点,创业板指数也达到了2462.56,这个点位大致相当于2015年底、2016年初的水平,长期看,股市整体涨幅不大。与之对应的是,2015年到2019年,中国GDP总量则从68.9万亿增长到将近100万亿。
从国际横向对比来看,从2011年初至今,美国股市经历了史上最长一轮牛市,三大股指上涨非常多。即便在今年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后,美国三大股指虽然发生剧烈波动,纳斯达克指数依然创出新高,7月2日收在10207.63点,而道琼斯工业指数当日则收于25827.36点,与2011年初相比,涨了近1.5倍。
与欧美日股市相比,过去十年,A股的表现其实并不是特别出色,一个可以衡量的指标是股市市值占GDP的比重。比如日本日经225指数,1995年最低时大概在15265点,现在则上升到22306附近,上升明显,但这25年间,日本GDP却几乎没怎么增长。再看美国,2011年至今,美国GDP从14.7万亿左右上升到略高于20万亿美元的水平,对应的美股上升幅度却远远比GDP上升的要多。
由此可以看出,过去五到十年间,西方主要国家股市的市值对GDP的占比都有显著上升,而中国的股市市值对GDP的占比还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
所以从横向、纵向对比可以看出,最近四年多,A股处于长周期之后估值的修复一个过程中。耐心的投资者将发现,在今明两年中国股市将以温和回升为主要特征。
Q:本轮股市上涨有哪些特点?
钟伟:本轮股市估值修复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第一个新特点是,这次股市的上涨过程中,市场氛围并不像2012-2015年时那样狂热,投资杠杆也不高,A股市场的投资者情绪比较平稳。从投资主线方面看,这次仍然偏向于科技成长股和拉动内需的消费、进口替代等股票,总体来看方向是对的。当前,A股市场的运行基础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科创板的出现以及股市基本制度的建设都有了很大的进展。
第二个特点是,与2015年、2016年相比,目前外资投资机构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表现越来越重要了。实体经济层面,中国经济面临着与美国市场脱钩的一些被动和主动的一些压力,但在高水平、高质量的对外开放进程中,中国的金融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日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最直观的一个指标就是,截至2020年6月末,在中国的债券市场上,外资机构流入债券市场的资金规模已经达到了2.6万亿人民币,持债规模占中国债券总量的比重为2.4%,持有国债规模占比达9%。
在A股市场上,目前外资机构在A股流通股中的投资也超过了2万亿人民币。所以,无论是在A股市场还是债券市场上,境外投资者都已经是第二大机构投资者。外资看好中国的债券市场和权益类的股票市场,在全球主要央行持续量宽和低利率的背景下,中国股市和债券是不多见的,能够为大资金提供有吸引力回报的优质资产。这也是当下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总结来看,我认为,以四到五年这样一个相对较长的视角观察,中国的A股市场目前所发生的一切,仍然是一个估值修复的过程。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来看,在对外开放的进程当中,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是以科技成长股、内需消费股、进口替代等作为投资主线,处于一个稳步增长的进程中。虽然可能存在一些结构性的泡沫,但总体上来看,即便到了当前3100的点位,A股市场大体上还是健康的。
“3000点是牛市起点”无甚依据,
但这并不影响A股仍将对境内外投资者
持续具有吸引力的基本判断
Q:3000点是牛市起点吗?
钟伟:“3000点是牛市起点”这个说法并没有什么根据。6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宣布,将于7月22日修订上证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案。市场在等待指数编制的更新,但即便指数更新之后,也很难说3000点是不是一个起点,并不存在这样一个基准的说法。也许从长期均值回归的角度可以这么通俗地理解3000点的意思。不过是否理解这一点,并不妨碍境内外投资者对A股的巨大兴趣。
其次,本轮市场上涨的主线,从年初到现在,创业板涨得最多,其次是中小板,然后是深圳成指,然后是上证综指,A50指数上涨得最少。总体上看,市场的风格也并不支持3000点是牛市起点的这个说法。3000点只是一个配角,主角还是中小板和创业板,所以更应该关注的是中小创的成长空间和它的估值是否合理。
当然,3000点并非全无意义。当中小创涨得比较多,估值呈现结构性泡沫的时候,市场也会发生一些纠偏,阶段性地把沪指跟A50往上拉一段,纠偏之后,重心可能还会重新回到创业板。所以现在还很难判定,以中小创作为主要投资标的的投资风格会不会发生转移。目前来看,市场对于投资风格到底会不会从成长股转向蓝筹股还存在争议。我个人倾向认为,除非国有经济通过混改、员工持股等措施有了市实质性的变化,否则这种风格转移是很难持续的,但会有周期性的风格纠偏。此外,也应关注一直处于调整状态的香港股市,港股和A股的许多上市标的非常类似,在香港局势加速稳定之后,港股的机会也在明显呈现。
Q:未来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或推动股市上涨?
钟伟:总体上看,从现在到2021年,有两个因素有利于A股市场稳定上升,短期看疫苗,中期看经济爬坡。
一个是今明两年中国经济会持续爬坡。年内经济会逐个季度缓慢回升,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达到1.5%-2%;明年经济相对于今年也会有显著回升,如果顺利的话,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有可能会高于7%。所以,从新冠疫情最为严峻的一季度之后的七个季度,中国经济都处于一个稳定爬坡的阶段,这会对A股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进行稳步地修复,对投资者心态和风险偏好的修复作用也是比较巨大的。
另一个推动股市上涨的因素是可能问世的新冠疫苗。但即便没有疫苗,经济重启的过程也不可能停下来,因为现在并不存在“经济第一”还是“生命第一”的选项,疫情防控必须常态化,经济增长无论有没有疫苗都必须重启,无非是重启的节奏快慢问题。当然有疫苗的话,经济修复的进程就会加速。如果出现二次疫情爆发,它对于整个经济爬坡的影响会产生负面影响,但影响并不会特别大。
未来,新冠疫情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的爬坡影响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新冠疫情会带来负面影响,但不会像今年前三四个月那么剧烈。因为它已经从一个未知病毒变成已知病毒了,如果未来生产出疫苗,会给经济带来巨大的正面影响。
所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爬坡和疫苗的可能问世,投资者的心态会进一步稳固,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稳定复苏也会持续。
流动性最为宽松的拐点已经过去
但常态化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高度的灵活性
Q:从近期货币政策操作来看,前期特殊的宽松的货币政策颇有退出的意思,后续市场流动性将如何?
钟伟:2020年中国央行流动性最为宽松的拐点大概率已经过去了。
首先,此前央行出台的一些流动性宽松措施是阶段性政策,主要目的是对冲疫情带来的严峻冲击,流动性不可能始终是非常宽松的。就目前来看,这种宽松的政策已经在边际上明显收敛,边际回调带动了货币市场短期利率较快回升。
其次,需要对未来的经济增长预期和通胀预期进行分析。根据官方数据判断,二季度中国经济有可能回到零以上的增长,下半年总体处于相对平稳的增长态势,预计全年经济能实现1.5%-2%的温和增长。
从通胀预期来看,5月、6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经出现明显回落,目前已经回到2时代。预计下半年,CPI同比增长比较稳定,大概在2.2%、2.3%左右的水平,PPI可能会继续回升。从通胀预期跟增长预期来看,二者大致合适。
当前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9%的水平,比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权债收益率稍微高一点,但中国的通胀比西方要稍微要高一些。随着中国增长的放缓和通胀的下行,中长期利率有下行的趋势。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来看,将来逐步下行为略高于.2.5%的可能性较大。但是,今年年内内中长期利率难有明显下行的窗口。
个人判断,大约从今年五月中下旬开始,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层面,流动性的价格拐点已经明显形成了,数量的拐点也在逐渐地到来。
Q:货币政策操作会对A股产生多大的影响?
钟伟:货币政策对A股的影响不是太大。因为今年上半年,企业存款的增长比较迅速,家庭部门的金融资产的增长相对来说也比较快,例如中国家庭部门的金融资产规模大概在180万亿-200万亿元,其中50%-60%属于为数不多的高净值人群。这些资产规模和目前中国A股市场的流通股市值相比,当前的流动性是足够的。也可以这样说,如果行情好,居民和企业的金融资产就会逐步流入股市,但如果行情不好,流动性的宽松对市场的支撑作用也是有限的。
总体上,估值修复和风险偏好决定了现在市场的基本运行,投资者的情绪开始乐观,估值修复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货币政策在边际上收紧,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股市带来一些心理上的暗示和降温作用,但实际的影响不会太大。目前的流动性还是合理宽裕的。
虽然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但对债券市场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主要的原因是,无论是地方政府发债还是防疫专项债,在下半年的发行压力都比较大,这些债券目前招投标认购的倍数已经不是太充裕,所以下半年,债券市场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明显比股市大得多。
1.5万亿让利从何而来?
未来降息降准仍有空间
Q:此前国常会上说要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将从哪些地方让利?下半年货币政策将如何演绎,是否还会出现降息、降准?
钟伟:关于1.5万亿的让利,争议较大,实现起来有较大难度。从根本上来说,实体经济获得资金的成本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一是借款者的信用和还款能力,也就是风险溢价部分;二是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成本,这个主要是金融机构负债端的成本,这大体上与市场的无风险利率密切相关,比如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三是金融机构本身的效率,也称之为运营成本或者叫作业成本;四是金融机构所面临的行政当局,包括央行和银保监会、证监会的监管压力,也叫监管成本。所以,风险溢价、无风险利率、作业成本、监管成本构成了实体经济最终获得资金的成本。
目前来看,尽管央行努力地压低风险溢价,但由于经济下行,2020年企业在盈利端的增长是比较困难的,比如今年上半年,国有企业的利润增速大概是-50%,所以在整个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风险溢价很难下降。
再看以十年期国债为代表的无风险利率,从中长期的角度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有一定的下行余地,但目前似乎进入了一个平稳的状态。而金融机构的运行成本,目前也已经很低了。最后是行政监管成本,目前这块还是比较高的。
所以,在上述四大成本中,比较有下降余地的一个是无风险利率,比如,十年期国债利率在现有基础上,再降低20-30个BP,降到2.5%-2.6%左右的水平。另外一个是,让央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成本下降。目前监管成本也是金融机构很大的一块成本,所以未来或许可以适当降低监管约束成本。
此外,6月30日,央行降低支农支小的再贴现,再贷款利率,个人认为,这个资金是支持农业、支持小微企业的,对A股市场的影响非常不明显。
到目前为止,市场对于央行持续稳健地推进普遍的降准降息怀有期待。以准备金而言,中国的外汇储备早就度过了峰值,与峰值时候相比,外汇储备已经显著下行,在可预见的将来,外汇储备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认为,中国具备普遍降准的条件。
降息与否,要看国内的通胀水平,以及中国的国债和西方的主权债之间的利差水平,目前看起来,中国降低中长期利率还是有一定余地的。
我们还要防范一种倾向,就是要确保资金不是由行政命令配置的,要兼顾好行政命令和市场约束机制。资金流向哪里,更多还是应该发挥市场的关键性、基本的配置作用。毕竟商业性金融机构,有别于政策性金融机构,货币政策也不太包打天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当名实相符,有为敢为。
资金没有精准地达到实体经济部门,不能一味地说金融机构或者金融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顺畅,应当看到金融机构在兼顾政策趋向和市场压力,社会责任和自身利益之间的艰难权衡。
本文作者:CF40研究部鲁西,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