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俄罗斯精英如何看待中国?
中国一带一路网 发表于:2019-08-07 08:12:31
原标题:观察丨俄罗斯精英如何看待中国?
本文共4415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王文、张婷婷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1992年中俄两国GDP差不多,但25年后的现在,中国经济总量已是俄罗斯的8倍。中国学者在实地调研和交流中真切感受到俄罗斯人对中国的认识正加速转变。改革开放40年来,昔日的“老大哥”已在“偷师”学生,“参照中国经济发展经验”,在俄罗斯不仅不再是一个羞于说出口的观点,而且也在很多领域付诸实践。
积极态度越来越明显
冷战刚结束时,一些受西化思想严重的俄罗斯精英对华认知并不充分,时任俄罗斯代总理盖达尔曾公开预言,中国在近期不会成为一个稳定、繁荣的市场经济国家。当时调查数据显示,俄罗斯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约20%。21世纪初,普京刚执政时,也并没有马上改变对中国的传统认知。
此后十多年,随着中俄关系的持续升温及互联网的普及,多数俄罗斯民众对华好感度的呈上升态势。2017年11月,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民调显示,有近50%俄罗斯民众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主要经济伙伴。
据2018年5月列瓦达中心民调,40%俄民众认为,中国是俄罗斯的最好朋友或盟友。据俄舆情基金会最新民调,62%俄民众认为,中国是友好国家;45%认为,过去一年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68%民众认为,中国发展比俄罗斯更加成功。
从认知群体看,俄大体可分为知华型、本土型和亲西方型。
知华派认为,俄应将中国视为战略同盟国,以平衡西方对俄罗斯施加的战略影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经验也应成俄罗斯实现现代化的参考对象;
本土派认为,俄罗斯既要保持与中国的适当关系,也要跟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之间保持密切往来,在不同世界权力中心之间保持均势。
亲西方派则认为,中国是地缘政治对手,担心中国实力强大之后会重启领土争端,倾向于将中国视为潜在威胁,同时警惕俄罗斯沦为中国“小兄弟”,要求“向西方靠拢”。
须指出的是,在不同外部环境和各自主观意志驱动下,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不断恶化,三种类型的群体对华认知倾向也随之发生调整。这其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曾任俄对外经济联络部长、现任总统经济顾问格拉济耶夫是积极主张对华深层合作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中俄需要走向深层次的合作伙伴关系,比如建立大型合资企业,开启长期投资项目,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尤其是航空航天和富有高附加值的加工行业的研发中心等。
从认知方式看,深层次学术研究、媒体传播的变化促使俄罗斯对华认知走向成熟。
如何认识中俄两国经济转型的路径和结果,是俄精英认知中国的最新课题。如俄经济学家波波夫著的《荣衰互鉴:中国、俄罗斯以及西方的经济史》一书提出,必须高度重视20多年来中国经济加速增长与俄罗斯经济“转型性衰退”出现的大分岔。数月前,俄罗斯知名报纸《生意人报》对中国40年改革开放专题详细报道,认为中国从一个落后第三世界国家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给世界做出了榜样。当然,上述趋势并不意味着俄对华报道都是正面的,但在俄媒体中对华报道的肯定之声越来越多,却是不争事实。
▲中俄首座跨黑龙江铁路桥——同江大桥已全线贯通,与远东地区交往再添一条新途径。(图片来源:环球网)
从地域分布看,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都市民众获取信息比较丰富,常感受到中国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对华认知要相对视野开阔和活跃一些。在西伯利亚和较为封闭的小城市、小村镇的居民,则容易停留在昔日经验里。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受俄罗斯“向东转”政策影响,中俄在远东开发中的互动频度和密度有了质的提升,远东地区持对华友好态度的民众数量逐渐增加。2017年俄罗斯科学院民调数据显示,64%远东居民认为,俄中关系较好;显著高于对俄韩关系(25%)、俄日关系(18%)、俄美关系(2%)的评价。当然,在远东担忧中国威胁远东领土完整的声音也有一定市场。
在多个领域重新审视中国
通过调研发现,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意识到中国在政治、经济、金融等领域的重大参考价值。
第一,在政治上,俄罗斯频繁肯定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
普京总统近年在多个重要场合表达过对“一带一路”的积极看法,连续两次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对“一带一路”最支持的大国领导人。普京还多次邀请中国知名企业家如马云访俄,听取在推动电子商务与中国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也主张参考中国发展经验,包括引进中国的支付宝系统,邀请中国企业参加莫斯科地铁项目建设。此外,莫斯科州政府数月前也专门邀请中国专家赴莫斯科介绍中国工业的发展经验。
在知识界,不少俄罗斯学者近年来开始研究中国模式,成立专门智库,向媒体、公众和政府介绍中国模式值得借鉴的优点,以期为俄罗斯复兴提供参考。如俄科学院远东所专家拉林明确谈道:“俄想要实现复兴,是时候参考中国经验了。”伊兹博尔斯科俱乐部副主席纳戈尔内表示,俄罗斯应借鉴中国发展经验。
俄罗斯近年来对中国反腐经验的介绍与推崇明显增多。2012-2016年期间,俄罗斯周报《论据与事实》涉华166篇报道,31篇与反腐相关。近两年,普京明显加大反腐力度,他新提出的“没有碰不得的人,没有碰不得的领域”说法,与中国“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思想相似。俄罗斯金砖国家研究委员会执行主席托洛拉亚认为,中国用法治手段惩治腐败值得俄罗斯借鉴,特别是“依法治国”对很多为一己私利贪污腐化的地方官员构成重大约束。
此外,俄也开始深刻理解中国的网络治理方式。普京总统顾问克里缅科建议,在互联网管理方面应参考中国同行的经验,“按照中国模式限制俄罗斯网络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唯一方法。”2017年4月,普京明确说:“不要再批评中国的网络监管了”,应参照中国网络治理思路。
第二,在经济上,俄罗斯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兴趣正在扩展。
不少俄罗斯经济学专家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得益于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式。如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教授拉玛扎诺夫就说:“俄罗斯对中国模式中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私有经济发展充满兴趣。”
中国的经济特区经验正在俄罗斯悄然复制。
▲2018年2月,俄中当代关系的博物馆在俄中商务园内开馆(图片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05年普京签署并推动议会上下两院通过《俄联邦经济特区法》。截止2017年,俄罗斯已经设立有24个经济特区。起初,这些经济特区成功的不多,但近年来俄加大了对中国经验的引进,包括吸引外资、税收优惠等方面,如2012年由俄籍华侨陈志刚民间资本发起在圣彼得堡投资运营的俄中商务园,有30多万平方米,现在已拥有俄罗斯最大的商务园和国际展览中心,还成立了14个中心。园区在人才管理、基础设施、网络化以及后勤建设方面都直接采用了中国园区经验。
中国电子商务经验正在促进打造俄版“阿里巴巴”。虽然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缺乏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平台,一些中小商户选择在VK、WhatsApp等社交媒体上销售商品,但缺乏信用保障,传播空间有限。2010年,俄罗斯引进中国阿里巴巴“速卖通”,目前已经成为俄罗斯两大重要电商平台之一,大大提升俄罗斯人对中国产品的新认知。
第三,在金融领域,中国金融体系的成长促使越来越多俄经济精英看到中国的独特性与合作价值。
俄罗斯经济学家斯米尔诺夫撰文说,“我们有一些东西需要向中国学习,他们在一些方面已经赶超我们,中俄两国在金融领域发展合作有助于两国的共同繁荣,共同克服世界经济问题。”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资本市场部主任米尔金指出:“中国以顽强、执着和理性的精神,在金融领域向所有人发出挑战,的确令人羡慕,昔日不如我们的大国,如今正快马加鞭发展。”
尽管俄罗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士认为本国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并不逊色于中国,甚至在一些领域(货币的自由兑换、财政预算经议会三读的严格审核制度等)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和韧性。但无论如何,俄方越来越多地积极主张两国之间开展深度的金融合作。
现任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就是这方面的坚定支持者,他提出两国就税法、审计、共同打造金融评级机构等寻求合作,并希望推进两国在包括本国货币互换结算、互相开放金融服务市场、推进双方国有银行之间的深度合作,预防经济和金融风险。他还倡议中俄两国打造共同的评级机构,重点评估两国之间和跨地区投资项目及其经济效益,时机成熟之时,可将评级标准推广到与亚洲国家之间的合作领域。2017年,他又提出俄罗斯国债发行需要多元化,包括购买以人民币为单位的国债,并且不是一次性购买,而是基础长期合作。
在多边合作层面,西卢阿诺夫主张两国在国际组织框架内开展积极合作,比如金砖国家、G20,还主张中国加入欧亚发展银行(2006年由俄罗斯主导构建,成员国包括俄、哈、吉、塔、白俄、亚美尼亚等6国),认为此举有助于该组织资本扩大和信贷排名的提升。他还表示,其领导的财政部愿意与中国相关部门共同推进“一带一盟”对接合作框架内的资金融通。由此可以,以西卢阿诺夫为代表的当代俄罗斯自由派开始更多关注中国的金融发展及其巨大潜力,并主张推动两国之间的金融合作。
应积极回应这种心态变化
当前俄罗斯对华认知积极变化,并不意味着最终定型,但为未来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域发展空间提供新的力量。
从国家层面来讲,中国需要积极回应俄罗斯心态调整,对赴俄公民进行提前和恰如其分的教育,强化中国公民在俄的正面形象。
从社会层面来讲,智库要发挥运用各种交往空间便利开展二轨外交,接触并培育俄罗斯对华友好力量,为两国加强沟通、深化各领域合作提供更多平台。动员更多中国高校面向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学生,培养更多知华、能够为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积极作用的俄罗斯青年人。
在媒体领域,中俄两国应进行沟通和深度合作,各自通过对方媒体采取专栏形式,定期报道本国的大政方针或者两国关系中的热点问题;中国的专家学者可以利用俄方媒体平台就中俄关系中的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求进一步引导俄罗斯对华舆情。
事实上,中俄两国都在进入新时代。两国都要放下身段,超越历史,认真发掘对方的优点与长处。俄罗斯一直具有扎实的文化科技底蕴。目前在航空、航天、军事、卫星等方面,俄罗斯仍拥有相对优势。当前中国应该继续专注于中俄双方共同的发展问题,客观评价俄罗斯的大国优势、潜能以及挑战与风险,寻求多方面的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近年来,俄急切希望提升中俄双方合作水平的新舆情,非常值得关注。
俄专家斯科瑟列夫最近在《独立报》撰文,提出:“欧亚经济联盟与‘一带一路’对接目前尚无一个项目落实”;“2013年中国前往欧洲的铁路运输99%从俄罗斯过境,而至2017年初,这一比例已至15%”。俄媒体还透露,俄央行统计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年均长期仅在3亿美元左右,对战略伙伴大国身份而言,并不太相符。尤其是有的中国企业因担心美国制裁,从俄撤资。
另一方面,俄对华投资极少,近两年来,对美、英直接投资总计却分别为13.1亿美元、14.4亿美元,而这两个国家却对俄进行着严厉的制裁。这说明中俄合作的务实性还有待加强。对“一带一盟”的“对接”实施,显然还应该通过研究和磋商,切实予以协调、解释和解决。
总之,借助俄罗斯对华认知变化的积极态势,中国也需要务实并夯实发展内核动力,提炼中国经验,汲取俄罗斯现存优长,以双赢利益为动力,让中俄关系进一步夯实,以大国合作典范的方式引领未来的世界发展。
来源/观察者网
责编/刘梦 审校/刘梦 监制/李雨思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