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蛰伤 | 热带与非热带的急救方法
众安急救 发表于:2019-08-13 16:17:15
原标题:水母蛰伤 | 热带与非热带的急救方法
作为一个出生在华北平原的吃货,在我小时候,说起水母,我的印象一般是酱婶的
或者酱婶的
或者至少也是酱婶的
我奶奶说,蛰头总比蛰皮要贵一些,但是无论蛰皮还是蛰头,都一定要用独流醋,一定要用独流醋,一定要用独流醋,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千万不要用镇江醋,也最好不是山西醋,否则来自渤海和黄海海域的水母会因为觉得忧伤而变得难吃。把沾着黑嘎嘎的蛰皮浸在独流醋里,带着鲁菜磅礴的仪式感,满怀敬意的给它做个马杀鸡!
每个华北平原的炎炎夏日,当保定的圆火烧和河间的方火烧正在驴肉保卫战中你死我活,当高碑店豆腐丝在街角遗世独立,当帝都的炒肝在团粉里欢快的diss着烤鸭,山东来的绿豆和小米面煎饼早就已经带着鸡蛋和菓蓖儿私奔到了九河下稍。贴勃勃熬小鱼的身边一定要有一盘加了老醋和冰镇黄瓜丝的葱油蛰皮,这才是对渤海湾的夏天最基本的尊重!
要不是好些年后,我有机会到太平洋彼岸的澳大利亚去生活,我才不会知道原来水母居然是酱婶的。
当然了,以上的两张蓝瓶僧帽水母是摄影师的作品,多多少少有点摆拍或者抓角度凹造型的意思。
事实是当幼小的我第一次来到新州著名的manly海滩的时候,我所看见的蓝瓶僧帽水母其实是酱婶的。
对的,我的第一反应和手机屏幕前的你一样!
雾草!这特么难道不是海滩趴之后留下的废弃计生用品吗?!
当然,这还不是事情的高潮,高潮是它们并非单个出现,而是隔三五步就有几只,甚至是成群结队酱婶出现的!
这一度让我对澳洲人的开放和那方面能力感到十分震惊! 顺便呢,在景色宜人气氛浪漫又盛产帅哥的悉尼,我脑子里瞬间就忍不住浮想联翩一下——如此荷尔蒙漫天飞舞的海滩。。。
过了很久(其实也不太久)我才知道原来这并不是聚氨酯材质的计生用品,这是水母!而且是大名鼎鼎的澳洲毒物!
并且感叹:其实这个误解拯救了我,要不是以为它是用过的套子我估计很难控制住自己冲上去捡起来把玩一下的冲动。
好吧,说了这么多废话,其实就是想让你们醒醒盹,然后好来聊一聊水母蜇伤这件事。
-------------------------------我是正经得分割线---------------------------------------------
ARC(australian resuscitation council)
通常伤患难以确定是被哪一种水母蛰咬,所以水母蜇伤的处置一般基于地理环境划分。被水母蜇伤后,按照所在地区最高风险最大概率出现的致死性水母来处理。通常引起致命性蛰咬的水母分布在澳大利亚的北部热带海岸线,从昆士兰州的班德堡一路向北,包含整个北部海岸线,直至西澳大利亚州的杰拉尔顿(这俩地名咋翻译我也不造,我乱翻的,总之就是图上画红线的那一道,南半球是越往北越靠近赤道)。
滞留在皮肤上的触角
滞留在皮肤上的较长的肉眼易见的大触角,例如箱型水母的触角,这些触角的存在和严重的疼痛有直接联系。
在蓝色水母大量漂浮或者大量被冲上岸的地区,触角比较大可能来自蓝瓶水母。
其他种类的触角就非常难以辨别了,因为澳大利亚水域有上百种不同种类的水母。但是通常情况下,在被蛰咬的皮肤上并不能找到滞留的触角。
症状和严重水母叮咬的指征:
呼吸困难或呼吸骤停
心脏骤停
严重的疼痛
焦躁不安或不正常行为
恶心呕吐头疼
躯体崩溃(原文physical collapse,我也不知道翻成啥 )
大量出汗,有时只是被叮咬局部出汗
急救处置
1.由于分布在澳大利亚不同海域的水母种类多样,不同的水母蜇伤有不同的处置,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全国通用性的推荐
2.在大多数情况下,实施急救处置的人是没可能辨识叮咬水母的实际种类的。
3.在热带地区,由于叮咬的水母有一定风险是可致命水母(即便风险很小),所以首要目标是保命。如果施救者难以确定叮咬水母是不致命种类,或者叮咬可能是来自蓝瓶僧帽水母,那用醋来处理水母蜇伤是相对安全的。——译者注:澳大利亚热带水域中常见的致命水母为箱型水母和伊鲁坎吉水母(伊鲁坎吉并不是一种水母,而是N种能引起伊鲁坎吉水症的水母,可以理解成是箱型的近亲),而爱在非热带地区肇事的蓝瓶水母也叫蓝瓶僧帽水母,也会引起疼痛和过敏反应,但是相对热带的箱型水母,蓝瓶水母的蛰咬不是那么致命。
4.在热带之外的地区,由于有大量的不威胁生命的水母蜇伤发生,所以主要的初级护理目标是用冷敷或者热敷缓解疼痛。
澳大利亚的热带地区
-将伤患移出水域,需要的话上约束装置
-如果伤患:被叮咬处多,未局限于局部,或者伤患看上去情况不好,或伤患感觉不好,那么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并且向救生员求助(澳大利亚几乎全部的海滩都设有救生员岗)。
-评估伤患,如有需要按照基础生命支持流程开始心肺复苏
-用大量的醋淋浇或喷洒被蛰咬区域,以中和不可见的叮咬细胞,然后除去残留在皮肤表面的触角。
-如果伤患明确是被蓝瓶水母叮咬的,并且经过评估被认定只是局部叮咬,并且伤患整体情况稳定,那么不需要叫救护车,并且不要用醋来处理患处,而是按照澳大利亚非热带地区的处置方案来处置。
-如果没有醋,除去残余触手(要保证施救者不受伤),用大量海水冲洗被叮咬处。
-将冰袋或冰置于干塑料袋中冰敷伤患处以镇痛。不要将伤口暴露于淡水中,因为淡水可能导致还未释放毒素的毒刺细胞释放毒素。
-海黄蜂(也称大箱型水母)和一些其他种类的多触手箱型水母的抗毒素是可以获得的。在澳大利亚热带的近海岸地区,医院都备有这些抗毒素,救护车也携带着这些抗毒素。
-在最初一段时间里表现的很稳定,但是在之后的30分钟里开始出现严重症状的病人,是有可能发生伊鲁坎吉征的,这种病人需要非常紧急的医疗救护。
澳大利亚的非热带地区
-安抚伤患,令伤患休息并且保持严密观察
-不要揉搓被蛰咬区域
-移除触手(这对救护者不危险)并且用海水冲洗伤患处,以冲掉不可见的毒刺细胞
-将伤患的被蛰咬处浸入热水20分钟(水温以救护者能非常舒适的耐受为宜)
-如果局部疼痛不能通过浸热水来缓解,或者如果没有热水,那么冰敷
-如果疼痛持续不退或者扩散;或如果被叮咬区域较大,例如占半个肢体的面积-或更大(肢体的意思是四肢中的任意一肢);或蛰咬部位涉及敏感部位(例如眼睛),那么叫救护车并且寻求救生员帮助。
证据级别
二级 非热带地区热水处置
四级 其他
推荐级别
B级推荐
-------------------------------我是正经得分割线---------------------------------------------
总结一下,通常情况下,急救者也好,伤患也好,都很难确定蛰咬的究竟是哪种类型的水母(除非你像笔者我这个好奇宝宝一样兴致勃勃的在海滩上观察避孕套,然后还比我更中二的没忍住作死把它捡起来,如果这样的话你大概是可以确定的跟笑成狗的救生员说,对,我是被这只避孕套蓝瓶水母咬了)。因此,澳大利亚人觉得,如果不能确定种类,那就只好看概率了,在热带地区,抽中箱型水母航空公司飞往天堂的航班几率比较大,为了不让伤患登机,我们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用醋来冲洗伤口,移除可见触手,然后,隔绝水来冰敷。如果是非热带地区,那么大概率会抽中蓝瓶等其他水母的爱老婆分娩疼痛体验套装,情况如果不严重可以不打急救电话,并且不要用醋,而是用海水冲,然后热水浸泡(虽然原文里没说热水热的是海水还是淡水,但如果是我我会用热海水的),没热水那就冰敷吧,当然严重的话也是要打急救电话的。两种处理上都要尽量避免淡水接触,不过总的来说非热带地区相对不那么严重紧急。
首先你要从梦中醒来,以上说的是澳大利亚,不是我朝。
墙上的中国地图表示我国热带省份有:台湾 海南 广西 广东 云南 香港澳门 以及我们广阔的南海诸岛。
云南并没海岸线,广西有一点,南海诸岛我猜一般普通民众是去不了的。在海岸线这件事上如果香港和澳门也算省的话我觉得宁河县可能也应该算省了。所以大抵上讲,我朝居民能够得到的热带的海域并不算很多,主要在琼粤台,所以阿弥陀佛,这区域外的临海小伙伴,有没有感觉安全一点了呢?
当然了,热带非热带这个划分方式不能照搬,毕竟南半球海多陆地少,大小岛国们从来甚是孤独,陆海相互作用对洋流活动的影响比较小,做一做取样会发现箱型水母这家伙一般老老实实的待在南回归线以北靠近赤道的地方晒太阳,因此在南半球,以回归线为基准标定水母蜇伤处置指南的分界是相对合理的,也是符合循证医学原理的。
但是到了洋流活动相对复杂的北半球,除了回归线还有很多其他影响海洋生物分布的因素(我猜的),我们不能说这个指南的意见就可以直接搬过来。又因为并查不到各种有毒水母在中国海岸线上分布的可靠的非传说性的数据,所以也只能参考下别人家的。
希望这篇文章能在循证医学、辩证思维或者海产品烹饪等任意方面给各位急救导师带来些许启发,然后我要去吃凉拌脆瓜和葱油蛰皮了!
众安健康安全机构,众安AHA急救培训中心,美国心脏协会授权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