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肚子里的定时炸弹—大肠息肉!
河津市圣济医院 发表于:2019-08-16 15:30:47
原标题:藏在肚子里的定时炸弹—大肠息肉!
肠息肉为局部肠粘膜增生肥厚而形成的粘膜隆起样病变,就是在大肠粘膜表面的赘生物,发生原因不甚明了,多出现在中年以后,大约有25~80%的发生率。
尽管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已被公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约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一般经历这个过程:
正常粘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
结肠息肉约30年演变为癌前病变,5-10年演变为癌症,后浸润、转移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发现并及时切除掉,以绝后患。
结肠息肉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大多都是在常规的结肠镜检查、直肠指诊或手术中发现的。
所以,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就是体内的定时炸弹,理论上,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它100%会癌变,如不及时发现并切除,早晚会酿成大祸。
一、常见症状(许多没有症状)
①便血。
患结直肠、乙状结肠息肉可能会出现便血,通常是出现间断性的小量出血,血附于大便表面,很少引起贫血;严重时,出血量也可多达100~200ml。
②排便习惯改变。
如果肠息肉位于结肠远端,并且体积较大的话,很容易引起便秘;有些病人也会出现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状况。
③腹痛。
部分病人会出现弥漫性的腹痛,尤其是在大便时或者大便后加重。
④带蒂息肉脱出肛门。
⑤肠道外症状。
如果出现一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提示患者可能有息肉病。比如出现多发性骨瘤和软组织肿瘤,就应考虑是否患了Gardner综合征,出现皮肤黏膜色素斑应考虑是否患了Peutz-Jeghers(简称P-J)综合征。
二、肠息肉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①肿瘤性息肉。
包括早期腺瘤(畸形隐窝灶)、传统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型腺瘤)、锯齿状腺瘤(传统锯齿状腺瘤、广基锯齿状肿瘤息肉、混合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和杵状-微腺管腺瘤,临床上管状腺瘤患者较多。比起有蒂腺瘤,无蒂腺瘤的癌变率较高,并且如果腺瘤越大,癌变可能性越大。腺瘤中绒毛成分越多,越可能癌变。
②非肿瘤性息肉。
患非肿瘤性息肉,癌变可能性较低。 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如幼年性息肉、P-J综合征等)、淋巴性息肉、粘膜脱垂性息肉(肛管)炎性息肉。
③肠息肉病 。
如果在肠道出现数目多于100颗以上的息肉,并具有肠息肉病的特殊临床表现时,我们会怀疑患者患了肠息肉病。包括:
1.家族性腺瘤病;
2.Gardner综合征;
3.黑斑息肉病(Pentz-Jeghers综合征);
4.Cronkhit Canada综合征。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习惯的改变,肠息肉的癌变率越来越高。
三、不同的息肉癌变几率不一样
①增生性息肉: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远侧大肠为多,较小,直径多<1cm,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单发或多发。这类息肉不发生恶变。
②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黏膜长期受慢性炎症刺激而形成的息肉样肉芽肿,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一般也不会癌变。
③管状腺瘤:起源于直肠或结肠的良性息肉被称为腺瘤,并可进展成为癌变肿瘤。腺瘤十分常见,尤其是在50岁之后。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直径多<1cm,80%有蒂。此类息肉癌变率约1%-5%。
④绒毛状腺瘤:较少见,多为单发。以直肠最常见,其次为乙状结肠。此类息肉癌变率较高,较管状腺瘤高10倍以上。
⑤混合状腺瘤:这类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
四、那些是高危腺瘤?
具备一下3项条件之一者,就可以称为高危腺瘤:
①息肉直径≥10mm;
②绒毛状腺瘤,或混合性腺瘤中绒毛结构超过25%;
③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五、那些是肠癌的高危人群?
①大便潜血阳性。
②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③以往有肠道腺瘤史。
④本人有癌症史。
⑤有排便习惯的改变。
⑦有盆腔放射史
⑦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
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
有以上任何一项者,建议在40岁以前做一次肠镜检查,并每1-3年复查一次。
六、肠镜检查是发现肠息肉的主要手段
1、常见肠镜检查可分为:
①普通白光内镜。
主要用于发现、诊断肠息肉。
②染色放大内镜。
染色放大内镜,是把0.2-0.4%靛胭脂溶液喷在肠息肉表面,结合放大内镜,就可以有效的观察肠息肉表变的先关分型,能够判断病变性质、浸润深度等。用过染色放大内镜,可以决定是否能进行内镜下治疗。
③内镜窄带成像术(Narrow Band Imaging, NBI)。
能够精确的观察消化道粘膜上皮的形态,还能观察到消化道粘膜上皮血管网的形态,能够精准的鉴别肿瘤和非肿瘤性息肉。
2.肠镜能检查到哪些部位?
肠镜能观察到直肠、全部结肠以及回肠末端的肠粘膜情况。
3.做肠镜能从外观上判断息肉的性质吗?
做肠镜时,能够看到肠息肉的形态、颜色等,能从息肉表面的形态、色泽和微结构(腺管及微血管分型),非常有效的判断息肉的性质。
4.肠镜检查时发现息肉该怎么办?
如果发现息肉,无论大小、形态、多少,都需要取活检以判断性质;并择机切除;切除后定期复查。
七、治疗
目前常见的内镜下息肉切除术主要有勒除器息肉切除术 (SS)、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分次EMR(PEMR) 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 等。
这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廉。
家族性结肠息肉 息肉数量多,癌病风险高,多建议外科手术切除。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