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 > 正文

买房更\便宜\了!央行“降息”,专家:百万房贷月供将少还30元

伊尔女性网  发表于:2019-11-25 11:26:47

“降息”!1年,5年期LPR双双下调5个基点。

11月20日9时30分,央行在其官网如期发布了最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1年期品种报4.15%,上次为4.20%;5年期以上品种报4.80%,上次为4.85%。1年期和5年期的LPR较之前均有所下降。

买房更\便宜\了!央行“降息”,专家:百万房贷月供将少还30元

LPR报价走势(图:央行官网)

需要指出的是,一年期LPR主要是企业贷款成本,而5年期LPR基本代表了房贷利率的走势。

简单看懂什么是LPR

1、什么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LPR是由各报价行根据本行对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报价,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CFETS)计算得出并公布的基础性的贷款参考利率,是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的主要参考基准。

2、新LPR有哪些关键变化?

主要有五方面:一是以公开市场利率(MLF)为基础报价生成,二是增加5年期品种,三是报价行范围扩大,四是报价频率由每日改为每月20日,五是计算方法由加权平均改为算术平均(这使小行的报价权重和工商银行等大行的报价权重一样)。

3、个人住房贷款从何时开始参考LPR定价?

从2019年10月8日起,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以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因为房贷期限较长,所以参考的是5年期以上LPR利率。2019年10月8日前,已签订合同但未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

买房更\便宜\了!央行“降息”,专家:百万房贷月供将少还30元

图/图虫

释放三大信号

在11月MLF和逆回购利率下调后,市场预期1年期LPR肯定下调,但五年期LPR存在分歧,因此5年期LPR下调略超市场预期。本次LPR调整释放三大信号:

1、强化MLF锚的作用

今年8月,央行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后LPR参考MLF,贷款利率则锚定LPR。在此之前已进行了三次LPR报价。

总体看,此前三个月来LPR下调幅度呈逐渐收窄态势——8 月20日一年期LPR下调10bp、5年期以上LPR下调5bp;而9月20日一年期LPR下调5bp、5年以上LPR维持不变;10月21日,两者利率均未变动。

10月LPR保持稳定,说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很难进一步下降。央行在11月初下调MLF、逆回购利率,本次LPR下调是MLF下调后的反映,强化了MLF锚的作用。

在没有MLF到期的情况下,央行在10月、11月中旬两次新作MLF,一方面是进行中长期流动性投放和对冲缴税,另一方面也是加大MLF操作规模、提高操作频率来强化LPR锚的作用。

2、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加强逆周期调节

LPR下调后,将会带动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行,以此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在经济下行加大的背景下,也是强化逆周期调节的具体措施。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表示,LPR报价如市场预期随MLF同步下降5BP,可见央行继续强化逆周期调节,“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引导”在逐渐发挥作用。

陈冀称:

“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推动金融机构转变贷款定价惯性思维,真正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应该是未来一段时间央行的政策导向。5年期LPR下调并不等同于房贷政策正在放松,旨在一定程度降低企业中长期信贷融资成本。”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央行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11月5日和11月18日先后下调1年期MLF利率和7天逆回购利率,继续引导市场利率和LPR利率下行,这对当前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投资、稳增长、稳预期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3、明确货币政策价格工具的传导机制

温彬表示,这次调下明确了央行货币政策价格工具的传导机制,表明央行政策利率变动对LPR变动将产生更直接有效的影响。

这一传导链条可以概括为:

央行政策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LPR→贷款利率

易纲: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据央行官网消息,11月19日,央行行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易纲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研究当前货币信贷形势,部署下一步货币信贷工作。这是继去年11月以来,央行再度召开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

买房更\便宜\了!央行“降息”,专家:百万房贷月供将少还30元

本次会议可谓阵容强大,除了易纲主持召开会议外,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央行相关司局负责人均出席会议。此外,6家银行主要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分别是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农业银行董事长周慕冰、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浦发银行行长潘卫东、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

面对持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会议指出,金融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强结构调整,进一步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发挥好银行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易纲在总结中强调了以下几点要求:

1、要继续强化逆周期调节,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要坚持推进结构调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改革的办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3、要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推动金融机构转变贷款定价惯性思维,真正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

4、要继续推进资本补充工作,提高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央行部署的上述举措多是过去提法的再强调,核心内容还是要通过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继续推动贷款实际利率下行助力经济稳增长。尤其是在推动贷款实际利率下行方面,实际上,近期央行动作频频,13天内先后下调中期借贷便利(MLF)、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利率以期推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继续下行。

买房更\便宜\了!央行“降息”,专家:百万房贷月供将少还30元

图/图虫

分析师:百万房贷月供将减少30元

对央行此次下调LPR,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在其公众号大伟看楼市中表示,

LPR降低的主要目的是未来引导实体经济利率降低,降低资金成本,并不是为了刺激楼市,所以在LPR政策出台之初就针对楼市制定了专门的政策,要求首套不得低于LPR,二套房也不得低于LPR+60个基点。

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影响最大的政策是利率政策,而一年期LPR主要是企业贷款成本,5年期LPR基本代表了房贷利率的走势,5年期LPR的降低意味着购房刚需族100万贷款30年,平均月供减少30元,30年合计减少月供10890元。

对于购房者来说,刚需购房者,针对当下的优质房源,可以考虑购买,特别是大部分城市已经限制房价。

LPR的下降对当下楼市有稳定的作用,但目前的幅度还不足以导致市场出现再次反弹,整体年末房地产市场有望平稳。

百万房贷,月供少还30元,是不是觉得不太适应?

实际上,从今年10月8日开始,大家以前习惯的每次降息/加息0.25个百分点就已经被LPR所代替,现在一次降息/加息幅度远低于以往。而且,从央行政策来看,本次LPR降息不会影响存量房贷,而只会影响新增的房贷。

对股市、债市影响多大?

招商策略研究认为,短期来看,央行降息释放积极信号,有利于提振市场风险偏好,并且今天股市的表现对这一消息也的确有所反映。

中长期来看,如果国内就此开启降息周期,将明显利好股票市场的中长期表现。此前货币政策利率基准利率为存贷款基准利率,以1年存款利率为参考,此前的三轮降息周期中,万得全A均有明显上涨。近期央行先后下调MLF和逆回购利率,如果未来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那么将对股市形成明显的提振。

新时代证券认为,下调逆回购利率显示行积极应对短期经济下行压力。目前经济企稳根基并不够牢固,10月数据显示经济依然下行压力较大,央行使用MLF+OMO降息操作,有助于提高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打开LPR下行空间,有利于推动经济企稳。

短期而言,逆回购利率下行有助于引导短端利率下行,提振债券市场乐观预期,引导债券收益率小幅下行。中期来看,债市的扰动因素增加,长端利率下行空间较为有限。

对股市影响方面,央行通过MLF+OMO降息操作,利好金融股,有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恢复市场对资金面乐观情绪,推动市场逐步走强。

国金证券指出,货币政策偏向宽松确认,但幅度和节奏将是渐进的,对A股不悲观,分子端企业盈利边际改善,对A股构成最大支撑。无风险利率震荡,长期中枢向下,支撑整体估值向上;风险偏好处于低位,未来可能改善;股债相对估值(风险溢价)角度看,股票配置价值高于国债。

买房更\便宜\了!央行“降息”,专家:百万房贷月供将少还30元

图/图虫

降息周期可能已经开始

据中国证券报,在改革后,LPR逐渐成为新增贷款定价基准。LPR与MLF利率挂钩,后者的变动对LPR、进而对信贷市场利率有重要影响。面对MLF利率、央行逆回购利率相继下调,一些研究人士认为,降息周期可能已经开始。

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团队指出,从历史情况看,央行逆回购利率下调通常不会一次就结束,新的一轮降息周期可能已开始。

华泰证券张继强表示,MLF利率存在继续小步下行空间,以引导LPR继续走低。不过,相关政策操作仍需防止“通胀预期扩散”,应维持“常态货币政策”。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在降成本稳增长真正出效果之前,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可能还会有若干次调降,但调降幅度可能会相对有限。

分析人士认为,为使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公开市场操作利率、LPR仍可能碎步下行,通过调整节奏和幅度,实现多种目标平衡。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中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者:杨志锦)、中国基金报、每日经济新闻、券商研报等

猜你喜欢
热点排行(TOP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