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发现疑似长平之战尸骨坑 这场战争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伊尔女性网 发表于:2020-07-17 01:31:00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16日电(记者 宋宇晟) 长平之战,血流漂橹。
在中国史书中,秦赵长平之战,因秦将白起坑杀赵国数十万降卒令人记忆深刻。
近日,有媒体报道,山西高平市发现疑似长平之战尸骨坑,战国时的那场大战再次引发公众关注。
山西高平发现疑似长平之战尸骨坑。 郭中海 摄
长平之战的血腥结局
据山西媒体报道,日前,一处厚度约0.6米、长度超过20米的带状尸骨层在高平市被当地农民发现。经当地研究长平之战的学者与文物部门人士现场勘查,这处呈带状的尸骨层可能与发生在2200年前的长平之战有关。
时间拉回到公元前260年。
这年夏天的长平战场,赵国新任主将赵括在贸然出击后,被秦军截断后路,陷入重围,和他一同被围的还有几十万赵军。
到九月,一直固守待援的赵军士卒始终没能等来赵国的援军。同时,他们已经46天得不到粮草补给了,军中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赵括决定拼死一搏,率军突围。
纪录片《喋血长平》中的地形图。视频截图
此时的战局早已无法改变。最终,赵括在突围中战死。《史记》载,赵括被秦军“射杀”,此后,四十万赵军向秦军投降。
但秦军主将白起却认为,“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
于是,长平之战以一种极为血腥的方式结束——《史记》载,秦军“乃挟诈而尽阬杀之”。也就是说,秦军将已经投降的赵军几乎全部“阬杀”,“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此次被媒体报道的尸骨层遗址位于高平市北城街街道办事处南王庄村的一处玉米地中。 李吉毅 摄
关于战争的疑点
这便是史籍记载中的长平之战。
白起在屠杀赵军降卒的同时,出人意料地释放了240名赵军返国。消息传到赵国,举国震动。
不过,后世史家也据此提出了诸多疑问。其中一大问题就是被杀赵军的人数。
虽然在今天可见的史籍文献中,被杀赵军的人数基本都不少于40万,但后世史家认为,在当年的条件下,白起“阬杀”超过40万降卒有夸大的成分。
就有研究者估计,当时赵国总人口约为170万或223万,成年男子约40余万或50-60万。而事实上,赵国不太可能将所有成年男子投入到长平之战中,毕竟其余军队还需要拱卫赵都邯郸、戍守边境。
史学家张广志就曾撰文指出,这40万有夸大之嫌。他在文中也提及,历史上的战争,有不少杀伤数字都是夸大了的。《三国志》记载,“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曹操还曾因有人如实上报斩首数而感到奇怪。
此外,关于白起的杀人之法——“阬杀”也有疑问。这里的“阬杀”真的就是指活埋吗?
尸骨坑。 李吉毅 摄
永录1号尸骨坑中的真相
这样的问题在上世纪的一次发掘中已得到部分解决。
事实上,早在1995年,高平就已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尸骨坑。
1995年4月,高平永录村村民在修整田地时挖出不少人骨,并发现17枚刀币和1枚铜簇。同年10月,考古工作者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考古学家将该尸骨坑称为长平之战遗址永录1号尸骨坑。这也被认为是长平之战遗址的首次正式考古发掘。
记者查阅当年的发掘简报发现,考古工作者根据出土文物和遗骸综合分析,认定1号尸骨坑的时代为战国晚期,即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埋葬赵国亡卒的尸骨坑。而永录村周围已发现的尸骨坑还有十余处之多。
考古工作者发现,1号尸骨坑中“几乎没有一件完整的骨骼”,据推算其中埋葬有约130多个个体。其中尸骨“杂乱无章,纵横相叠”。
坑内人骨均为男性,年龄在30岁左右的最多。根据骨骼排列和创伤观察,死者绝大部分为被杀后乱葬的,未发现大量被活埋的证据。
这样的实证为长平之战尾声的那场杀戮提供了新的解释。只是上世纪发掘的尸骨坑中的骸骨毕竟有限,《史记》中的“阬杀”当作何解释,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尸骨坑。 李吉毅 摄
长平之战后的3年中,白起与秦相范雎失和,又受到秦昭襄王猜忌。公元前257年,白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秦昭襄王赐剑令其自裁。
《史记》载,临死前,白起慨叹,“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他自问自答:“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
今天,关于长平之战,仍有诸多疑问有待解答。最近发现的尸骨坑或许能在将来为我们进一步揭示那场战争的真相。(完)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长平之战遗址永录1号尸骨坑发掘简报》《有关秦赵长平之战的几个问题》《喋血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