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人物志:福建历史上绕不开的人物,开闽大王——王审知
伊尔女性网 发表于:2020-07-20 12:32:12
就算不了解历史,通过中学的历史课我们也知道,在唐宋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都是北方,自西晋灭亡后,东晋朝廷在江南立足,江南地区得到了不小的发展,而北方却一直遭受战乱。但即便如此,当时的经济、政治中心依旧决定了北方的重要性。到了唐朝,官员宁愿死都不去南方上任。直到安史之乱后,南方才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也逐渐在经济上开始追赶北方。
王氏三兄弟
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也就是现在的福建省。要说福建的经济发展史,有一个是怎样都无法绕开的,他就是王审知,闽人皆尊称他是“开闽大王”。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福建当初的快速发展。
不过,王审知可不是福建人,他出生在与福建有数千里之遥的光州固始,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固始。王审知的老祖宗曾经做过一任固始县令,但是到了王审知这一代已经完全成了农民。所以,王审知的命运,似乎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面朝黄土背朝天,耕地播种,娶个婆姨,生一堆儿子,这辈子也就结束了。好在王审知的大哥王潮在固始县里当个捕头,还有点工资,多少能接济一下贫穷的兄弟们。王氏三兄弟,老大王潮,老二王审邽,老三王审知,三兄弟都是有抱负的人。
王潮画像
机会很快就来了,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八月,寿州的杀猪贩子王绪和妹夫刘行全带着五百人造反,王绪听说王潮三兄弟不是常人,便给三兄弟在军中安排了职务。王氏兄弟因为会做人,善待部卒,在军中威信甚高,人称“王氏三龙”。
王绪在光州一带横行,很快就被大军阀秦宗权盯上了。秦宗权此时正和朱温死战,就想调动王绪的粮草,王绪不愿意,可又得罪不起秦宗权。怎么办?只好南下。王绪带着五千弟兄,浩浩荡荡渡过长江,一直向南,再向南。这支部队先是进入江西,到处抢东西吃,然后穿洪州、虔州,翻过武夷山,来到了他们所有人都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福建漳州。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王氏三兄弟也意识到,王绪根本就不是乱世能成大事的明主。王绪为人残忍,在艰难的行军过程中,王绪下令抛弃所有老弱病残,而三兄弟的母亲也在被抛弃的名单上。不仅如此,王绪专杀有功将士,最终逼反了手底下的人。在刘行全的指挥下,众人拿下王绪,解除了一场随时可能置大家于死的危机。
在选择新领导的问题上,王潮本来是要推举刘行全的。但刘行全认为现在再没有比王潮更合适当老大的人选。在刘行全的强烈要求下,王潮略显惶恐地坐在了第一把金交椅上。他的弟弟王审知成了副统帅,而刘行全则做了先锋,心甘情愿地听王潮调遣。
王潮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就是这支流亡军队的目标不是回到中原,而是在陌生的福建立足。本来,他们是要回光州老家的,但他们从漳州路过泉州时,听说泉州刺史廖彦若贪鄙无能,觉得与其北上和一堆枭雄拼杀,不如就在创业难度相对较小的福建安家。另外,泉州在当时已经是国际上知名的交通大港,经济发达,特别是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如果能占据泉州,一来大家都有钱花;二来万一有变,泉州可以作为通往海外的跳板。
公元886年八月,王潮三兄弟拿下泉州,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撕掉“流亡者”的标签了。王潮在政治上很有一套的。他虽然得到泉州,但毕竟是杀了朝廷命官,终究脱不掉一个贼名。于是,王潮就央求时任福建观察使的陈岩,求他在朝廷那里给自己讨个泉州刺史的赏。陈岩没理由得罪王潮,就上书请任王潮为泉州刺史。
王潮有了正式名分,就可以公开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了。王潮安抚流散百姓,所有将士均以兄弟之礼相待。对泉州人来说,之前的廖彦若是个大贪官,对一起来的固始人来说,之前的王绪是个大暴君。所以王潮的仁政很快就感动了他们。
福建五洲
稳定人心之后,王潮开始对外发展,他早就盯上了整个福建五州,而控制五州之地的还是陈岩。实际上,陈岩对王潮有着非同寻常的好感,在他病重时,他决定派人到泉州请王潮来福州,全面主持福建军政,但陈岩的女婿范晖却半路把这个肥肉抢了过去。王潮空欢喜一场,但这个意外并不会影响王潮必须拿下福州的决心,既然白拿拿不到,那就去抢。
公元892年二月,王潮派堂弟王彦复和三弟王审知出兵取福州。因为福州城高粮多,一时之间,王审知也没能啃下范晖这块硬骨头。而且就在这个时候,范晖的亲戚,就是钱镠的前任老大董昌发兵支援范晖。这让王审知打起了退堂鼓,他想退兵然后让大哥王潮亲自来收拾,王潮却生气了。王潮写信告诉王审知:“你缺兵,我发兵;你缺将,我可以增将,如果弟兄们都死光了,我会亲提三军为你们报仇。”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王审知为自己的名誉身家计,带着弟兄们几乎是玩命似的攻城。实际上,王审知其实也是在为自己攻城。王潮虽然有四个儿子,但大多都不成器。老二王审邽又对老大这个位置没兴趣,将来最有可能成为福建之主的,还是老三王审知。多立军功,弟兄们才能服你。最终,范晖撑不下去了,出城逃亡,结果被泉州军追上,一刀了断。董昌的军队见福建已失,也没必要和王氏兄弟为敌,就率军回家了。福州是福建的中心,福州一占,建州、汀州的长官们非常识时务地献了城。公元893年六月,王潮入主福州,福建五州尽数为王潮所有。朝廷也没精力和实力管地方这些事,就直接任命王潮为福建观察使,正式确定了王家在福建地区的政治名号。
值得一提的是,王潮知道只有传位给王审知才是最合适的,所以对王审知的要求极为严厉,就算王审知有一点小错误,王潮也要亲自教训。之所以这么做,王朝是希望自己的三弟不要迷失在富贵乡中,本来这五洲之地就不算大,要是领导在不努力,那肯定是要被外人一锅端掉的。公元897年十二月,王潮去世,继位的自然是众望所归的王审知,老二王审邽则驻守泉州。
开闽大王
王审知上任后,为了王氏和福建的利益,王审知选择了与朱温交好,因为王审知虽然占据了福建五洲,但还面临着杨吴的强大压力。而认了朱温当老大,交了保护费,那形势就不一样了。
当时的中国,已经战乱四起,闽地想要联系中原,只能走海路,使者从福州出船,北上越海到山东半岛,然后从陆上去汴梁。但海路风险非常大,翻船是常有的事,很多使者死于海难。不过,至少王审知和朱温保持着臣属关系,生存的问题已完全解决。等到朱温建立梁朝后,王审知被封为闽王。
王审知及其周边势力
闽国地瘠人少,经济相对落后。这种客观的存在,决定了王审知的治闽政策是相对保守的,类似于西汉初年实行的黄老无为而治,不折腾,埋头发展经济,延揽人才,只做事,不说话。
除了因为要大力发展经济外,王审知因为是农民出身,从小就在黄土地上吃苦受罪,所以他富贵之后,依然保持着淳朴作风。王审知在生活上基本没什么要求,只要有吃有喝就行,至于纵情声色,更和王审知不沾边。王审知在福建是有名的铁公鸡,手下人劝王审知给自己提高点待遇都难于上青天。
比如在穿着方面上,王审知从来都不讲究的,他穿的裤子破了个大洞,也只是从酒库里的麻布上撕下一块,补上去。有人劝王审知不必这么寒酸过日子,王审知摇头不理。还有一次,有人送给王审知一个玻璃瓶子,这在当时那可是天价的宝贝。而王审知当场就把玻璃瓶子摔在地上,并告诉侍从,这些东西以后不要再送给他,治国安民用不着这些东西,只能增长奢靡之风。
王审知雕像
以王审知的身家,做一百条裤子,摔一百个玻璃瓶,也都能玩得起。但王审知考虑的是一旦开此风,那么就会上行下效,到时候人人比富,区区五州之地,又有多少财富可供挥霍?用不了多久,他大哥打下的基业就会被他给玩没了。而且福建五洲经济相对落后,如何发展经济是王审知的当务之急。节流是一方面,但发展更重要,否则总共只有十块钱,省来省去也富不起来。
公元916年,王审知下令造铁钱和铅钱,和铜钱一样,在福建境内通行。王审知造铅钱、铁钱,主要的目的是不让福建境内的铜钱向外流出,毕竟铜钱在当时作为一等货币,相当于现在的黄金储备。同时,王审知根据福建的地缘特点,大力发展海外贸易。
因为王审知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无数的海外商人来福建进行贸易,阿拉伯以及波斯的商船穿梭于福建沿海。福建最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是泉州,从唐中期以来,泉州就已经是东南沿海最大的对外通商口岸,和广州同等级。福建土地相对贫瘠,人口又少,但福建的经济实力在当时的五代十国中却是第一流的,原因就是王审知积极的开展对外贸易。王审知有了钱,就可以有足够的财政来招徕人才,更好地为福建发展服务。
在当时,福建远离中原,也就远离战乱,是著名的乱世桃源,有很多中原有名的士大夫都南逃福建,为王审知效命。例如唐朝宰相王溥之子王惔、杨沂、徐寅、韩偓、归传懿、杨赞图、郑戬等人。这些人成为了王审知的智囊团,倾心效命,为闽地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王审知开拓能力的短缺是显而易见的,他接替他大哥的位置后,并没有怎么对外发展。但是,王审知的守成能力是毫无疑问的,甚至在十国当中可以排上第一。就当时形势格局,无论是徐温还是钱镠,或者是刘岩,都不可能撼动王审知在福建的地位。
稳定了自己的地位,接下来考虑的,就是把福建传给谁的问题了。以封建社会的家天下而论,福建天下,王审知自然要传自己的嫡长子王延翰。虽然王审知二哥王审珪的儿子、泉州刺史王延彬异想天开地希望自己能继承闽王的位置,甚至外通梁朝,想当泉州节度使。王审知为人宽厚,但对于这种私相授受的事情,是断不可能给外人的。他直接罢免了王延彬的官位,铁了心要把江山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
公元923年,朱友贞完了,李存勖统一中原,王审知就改拜李存勖为老大,继续维持福建对中原的臣属地位。
有人对王审知向中原政权称臣的做法不理解,认为福建与中原相隔千里,即使王审知做了皇帝,李存勖也无可奈何,没必要给外人低三下四地磕头?王审知给臣僚说了一句贴心窝子的话:只要我想当皇帝,李存勖又能奈我何?像刘岩那样的人都能当皇帝,我为什么不能?只是,你们想过没有,福建只有区区五州之地,户口不到百万,当了关门皇帝,又有什么意思?
王审知年龄也大了,不想再折腾了。毕竟闽国是个小国,没有折腾的本钱,而且王审知性格相对比较谨慎,他不想为了一个虚名而把自己好不容易控制的福建弄得伤筋动骨。
结语
公元925年十二月,割据闽地将近三十年的闽王王审知在福州病逝,时年六十四岁。作为福建历史上的首位闽王,王审知对福建的影响非常深远。在他割据福建的这段时间里,大力发展经济,带头勤俭节约,让福建基本上没有战事,使福建地区成为了五代十国的桃花源。史称“轻徭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