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 > 正文

“一带一路”的故事|徐福东渡

京社科  发表于:2019-07-30 18:11:00

原标题:“一带一路”的故事 | 徐福东渡

编者按:

2019年4月25日—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为使市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一带一路”在开创发展过程的优秀历史故事、人物事迹,京社科特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张小锋教授撰写《古道驼铃入画卷、宝船洒香越海洋——话说“一带一路”》系列文章。

公元前221年,即秦始皇二十六年,“千古一帝”秦始皇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六合,结束了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并立征战纷争达数百年的局面,完成了统一中国的旷世伟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一带一路”的故事|徐福东渡

面对东至大海、西到陇西、北以长城为界、南到大海的广袤土地和土地上的众多“黔首”黎民,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统治,如何才能使大秦帝国传之千秋万世,秦始皇做出了不遗余力的努力,倾注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上,均开创了不同于以往任何王朝的新范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十年时光中,他马不停蹄地巡视各地,煊赫国威,宣布秦政,巩固政权,直到公元前210年病死于沙丘平台。他先后五次出巡全国,黄河上下,大江南北,陇西边障,东海之滨,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与此同时,他怀着极大的兴趣和渴望,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千方百计地寻找长生不死之药。

“一带一路”的故事|徐福东渡

秦朝疆域图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行东方。到达琅琊后,齐人徐福(也作徐市)上书秦始皇,说“东海之上有三座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上面住着神仙。可以从他们那里求得长生不死之药”。秦始皇闻言十分高兴,于是根据徐福的要求,立即下诏在全国征调童男女数千人和百工技艺之人,携带上五谷等物,由徐福率领,东入大海“寻访神仙”,以图求得长生不死药。徐福率众出海数年,并未找到所谓的“三神山”。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到达琅琊,立即召见徐福,徐福说:蓬莱仙药是可以得到的,但是由于海上常有大鲛兴风作浪,因此始终不能上山求仙。请求皇上派遣善射者一同前往。于是秦始皇亲自和徐福一起,率数千名童男女、百工,带着五谷和捕杀巨鱼的工具,从琅琊出发北上,一路上,善射者张弩等候,可大鲛却并没有出现,直到行进到芝罘境内时,才终于射杀了一条大鱼,但最终也没有见到仙人,之后秦始皇往海西而去,徐福率船继续向东而行。

“一带一路”的故事|徐福东渡

徐福东渡群雕

秦始皇到死也没有看到徐福归来。而徐福最终到底去向哪里?史书没有明确交代。司马迁《史记》中记载说,徐福最后到了一个“平原广泽”之地。但是这个“平原广泽”之地到底在何处,人们不得而知。五代后周时期济州开元寺有一个叫义楚的僧人留下了一本《义楚六帖》,书中明确记载,徐福东渡最后到了日本。出家人通常“不打诳语”,义楚作为一名僧人,他的观点对后世民众有相当的影响力。他说:“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童女止此国”,“徐福至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称秦氏。”同时,他还说日本富士山即为“蓬莱”。北宋大文豪欧阳修也曾写过一首《日本刀歌》的诗,认为徐福到达的地方就是日本,徐福是日本的“先人”。同时指出,徐福东渡时不仅携带了“百工五种”,而且还携带了大量的典籍图书,使秦始皇“焚书坑儒”中国的典籍在日本得以保留。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前四史”均有“徐福入海”的记载,后代史家也多有记载,说明“徐福入海”不是一个所谓的“传说”,而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件。过去,“徐福东渡”的史实常常遮掩在秦始皇“入海求仙”的固有思维之下,认为这是秦始皇神仙迷信思想作祟之下的荒唐之举。而实际上,“徐福东渡”的深远意义远未被更多的人认知。

“一带一路”的故事|徐福东渡

琅琊台徐福东渡起航处

在古代帝王的疆域和“天下”观中,历来都是陆地和海洋的统一体,如人们通常用“江山永固”、“四海升平”来形容一个政权的稳固和理想的治理状态。诚如邹振环、王子今等学者指出: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又是一个海洋国家,中华文明不仅是“大陆文明”,也是“海洋文明”,从内陆发展起来的中华民族也是一个伟大的航海民族,可以说,将海洋作为陆地的延伸和天下有机组成部分而建构的海陆文明一体中华大国的基本范型,在秦朝已经确立了其发展的基盘。秦始皇五次巡游,其中最多的地方是海边,正反映了他纳四海为一统的政治宏图,体现了他对海洋的占有和控制的海洋政治观,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探索海洋和挑战海洋意识的皇帝。【1】正是因为秦始皇具有这样的海洋意识和思想观念,才会批准和支持徐福“入海”计划,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偏听偏信徐福的入海“见闻”和“请求”。

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到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徐福率领船队“入海”和最终“东渡”,前后达十年之久,这期间,他始终漂泊海洋,抑或隐匿海湾,如果没有相当的航海技术和足够的物资储备,是无法存活的,也是无法成功的。从当时技术分析,徐福东渡的跨海航行具备了最基本的航海和造船技术条件,包括懂得海流的基本规律、掌握季风规律并会把风力用作推船动力之一、具备航船天文导航的基本知识、能熟练使用作为船舶航行主要动力和操纵航向的船桨、航船装有简易风帆、已具水密舱壁的船舶主体结构等,充分反映了秦代的航海水平和造船技术。

“一带一路”的故事|徐福东渡

秦代造船遗址

可以说,“徐福东渡”是在秦始皇强烈的海洋意识的驱动下、在航海和造船技术较为先进、海洋知识日益丰富的前提下开展的。

徐福东渡一事的真实性,中外学者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中国和日本均有学者宣称,徐福当年所到的“平原广泽”是日本。有学者指出:不管徐福是否真到了日本,或是其他可供生存的地方,他的孤注一掷的探险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求索、坚韧顽强和智慧聪颖的气质。更多的人则认为,无论徐福东渡是否实有其事,但反映了这样一个历史真相,却是不容怀疑的,即: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东渡日本,在那里传播中国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中日两个国家和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

从某种程度看,徐福东渡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海外文化交流,同时也是古代中国一次大规模的海上丝绸之路活动。徐福东渡,传播了中华文明,其足迹所至之处,播下了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种子”,为当地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注:【1】详见:邹振环《徐福东渡与秦始皇的海洋意识》,《人文杂志》2015年第1期;王子今《略论秦始皇的海洋意识》,《光明日报》2012年2月13日)

THE END

作者:张小锋,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图片来源于网络。

十三勇士守疏勒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热点排行(TOP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