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 > 正文

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优秀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实录 - 课例 - 高中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  发表于:2019-08-03 09:31:43

原标题: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优秀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实录 - 课例 - 高中

11

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优秀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实录 - 课例 - 高中

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优秀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实录 - 课例 - 高中

上万名老师和教研员现场观摩

课前教学设计

课堂精彩演绎

课后深入反思

名师精准点评

示范性教学优质课堂

提升教学质量

从容促进教改

高中组课例

秋歌──给暖暖

痖弦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

写它们美丽的十四行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有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真情 真我 真课堂

──《秋歌──给暖暖》教学全景再现

执教: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 单凌

点评: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王兴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诗歌的古典意象,体会诗人描摹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鉴赏现代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悟诗人在寂寥、冷寂的寒秋中对“暖暖”的向往和珍视,学会用“暖暖”给予他人温暖。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以读带悟,从意象到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古典意象把握现代诗歌的技巧和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台湾诗人痖弦的一首诗《秋歌──给暖暖》。作者,痖弦。痖弦原名王庆麟。痖弦,何意?大家猜猜看。(请学生说)据他自己解释,他的这个名字有三重意思:1.喜欢拉二胡,二胡声音沙哑;2.喜欢陶渊明,陶渊明有一把无弦之琴;3.文化味十足,“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从这个笔名想象诗人,诗人是你想象的模样吗?(投影诗人照片)这是个很耐人寻味的诗人。

二、初读,赏意象

1.全体学生齐读这首诗,对诗歌有个初步的感知。

2.这首诗的主标题是“秋歌”,请学生找出属于秋天的意象。

明确:意象有落叶、荻花、湖沼、砧声、雁子、马蹄、落花、南国、山径、歌人、琴韵、北方、寺院。

3.这些意象我们在哪里见过?

(投影古典诗歌中的名篇名句。)

落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荻花: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砧声: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八首》)

雁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落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明确:这些意象来自古典,来自传统,来自我们的经典诗篇,具有着淡远清凉的古典韵味,是秋天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

4.再细读前三小节,能发现什么新的感受?

(自读,然后请学生回答。帮助学生通过诗歌的语言品味“消失”的无助感,重点品味“了”等字。)

明确:诗人用了“颤抖、消失、远了、不在、踏残、破碎”这些词,将原本饱含韵味的意象一一击碎,因秋的“消失”延伸了恐惧和孤寂的感觉,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空寂的秋天形象。

三、再读,浅层体味“暖暖”

1.暖暖是什么?有人说,暖暖是爱人或者朋友。初读的时候,你是不是也这样想过?现在,是不是还有同学依然这样想?

明确:诗人写出诗歌,读者就读出自己的想象。读者在初读之后很容易把暖暖想象成人。

2.请一位依然赋予暖暖以爱人或朋友形象的同学来读一、二两节。注意处理“暖暖”这一行诗的朗读语调和节奏。

3.你为什么这样读“暖暖”?这样处理想表达怎样的情感、意蕴?

明确: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味:爱、呼唤、告白、挽留……

4.再请其他同学读第一小节,看对于“暖暖”是否有其他的处理方式和感悟。

(灵活引导学生体会轻读暖暖的韵味,似呢喃,体味暖暖的小和柔弱,为后面内容服务。)

5.再次齐读。

明确:相较第一次齐读,这次希望学生带着温情。

四、深思,体味深层韵味

1.暖暖给了我们遐想和温暖,诗人在诗中是怎样描绘他或她的?

明确:空白。

没有具体的形象,却突出了暖暖的特征,暖暖是什么,这就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

2.暖暖在哪里?

明确:引导学生体味──暖暖在每个秋天画面的对面,静静站着。

3.齐读最后四句,重点细读最后两句,引导学生品味“一个”“一切”。

明确:暖暖一方面孤独、单一、弱小,与整个世界相比,暖暖似乎不堪一击;另一方面,暖暖却又特别强大、纯粹、永恒,有对抗整个残酷世界的力量,有穿透寒冷的暖意。

4.请学生用一个合适的词来概括暖暖,再用一句话来将意思补充完整。

(教师示范并投影。)

信念。在个人得失面前内心坚守的信念如暖暖。

鼓励。

关怀。

珍惜。

诗歌、诗心。

文化。

经典。

……

明确:暖暖并不唯一,它可以是一切美好的事物,是每个人心中美的化身。

五、拓展

延伸阅读歌德的诗章。

(投影。)

我的胸怀纯洁处涌起一种追慕

自己情愿由于感谢的心情

献给更崇高、更纯洁、生疏的事物。

恍然领悟,献给那永久的无名;

我们说这是虔敬!这样幸福的高巅

我觉得有分,若是我在她的面前。

请学生体味“永久的无名”,感受歌德的情感。

明确:这是歌德《玛利浴场哀歌》的片段。人世间的美好和温暖很多时候无以言说、一言难尽,歌德赋予她一个名字──永久的无名,而痖弦给他的名字叫作──暖暖!

(投影)“尽管同样困苦、艰辛,但所披荆斩棘的是现实世界的具体事物、环境,身旁的是温暖真挚的挽留、关爱,追求向往的是世事人情的现实花环。”(李泽厚)

六、三读,读出“我的暖暖”

1.自读。

明确:要求学生读出自己想象中的暖暖和暖暖的世界。

2.老师读。读出“我的暖暖”。

3.全体学生再次齐读。

明确:带着这节课的体味和启发朗读。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痖弦的这首现代诗《秋歌──给暖暖》。现代诗表达的是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困境,以及我们为突围或者回归而做出的种种挣扎或努力。理解现代诗,意象是一个重要的路径。它是诗人表达情怀的媒介和手段。相较于古典诗歌重视清晰的画面造就的“意境”,现代诗歌则更注重意义的空白,时空的跳跃,一如暖暖就是一个留给读者填补的空白。

(投影)“诗决不是好看的字眼,铿锵的音节;乃是圣灵感动的结果,美的实现,宇宙之真理的流露。”(徐志摩《读雪莱诗后》)

八、作业

作为当代人,我们活在当下,也会有困惑、困苦、困境,我们的心灵也会有萧瑟荒凉的时候,当童年的纯洁不再,当宁静的环境变得污染和嘈杂,当雾霾布满天空,当人心似乎不古……当很多美好的事物渐行渐远,我们常常陷入忧伤。这个时候,你也许可以尝试写一首诗,表达你的情怀,为自己的内心注入一股暖暖吧。

(投影)作业:诗歌《春歌──给痖弦》

九、板书设计

.……

【课堂实录】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台湾著名诗人痖弦的一首诗,叫《秋歌──给暖暖》。(板书:秋歌 暖暖)诗人叫痖弦,痖弦是他的笔名,他的本名叫王庆麟。为什么他给自己取名叫痖弦呢?大家猜猜看。(略停顿)这位同学。

生:我觉得“弦”是一种乐器。

师:乐器?哦,是因为他喜欢乐器,所以叫痖弦。是这样吗?(对另一位学生)你觉得呢?

生:我也觉得是因为乐器,但是这个乐器比较哑,所以叫“痖弦”。

师:你帮他补充了一点,觉得这个乐器比较有特点。那,什么乐器有“痖(哑)”的特点呢?(略停顿)有没有可能是二胡这样的声音暗哑低沉的?还有同学有其他猜测吗?好,这位同学。

生:我觉得“痖弦”有一种不能发出声音的萧瑟的感觉,这是我直观的感觉。

师:你直观地感觉到了“萧瑟”,好的,这是你的猜测。谢谢。刚刚几位同学做了大胆的猜想,认为与乐器有关,并且乐器的声音暗合上了“痖”字,并从名字里感受到了“萧瑟”的感觉。诗人自己给他的这个名字解释了三个理由(投影):1.喜欢拉二胡,二胡声音沙哑;2.喜欢陶渊明,陶渊明有一把无弦之琴;3.文化味十足,“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感觉这是位很耐人寻味的诗人。大家从这个笔名想象一下诗人会是什么样子呢?(略停顿)(投影诗人照片)是你想象的模样吗?(略停顿,让学生有短暂的时间整理感受。)

师:今天,我们试着借助这首《秋歌──给暖暖》来走近这个给了我们猜想空间的诗人。首先,请同学们齐读诗歌。

(生齐读。)

师:好,同学们刚刚一起读了这首诗。这首诗的主标题是“秋歌”,那么,刚刚同学们

在朗读中有没有发现,作者是借助了哪些意象来表现秋天的?

生:落叶、荻花、湖沼。

生:雁子、落花。

师:还有吗?是不是还有这些?(投影:落叶、荻花、湖沼、砧声、雁子、马蹄、落花、南国、山径、歌人、琴韵、北方、寺院)

师: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些意象很眼熟?还在其他的地方见过吗?

生:在《琵琶行》中见过。

师:对,除了《琵琶行》,还有一些我们学过或者很熟悉的诗文中也频繁地出现过。

(投影。)

落叶: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荻花: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砧声: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杜甫《秋兴八首》)

雁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落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师:这首诗我们读来如此亲切和似曾相识,原来是因为这些意象来自古典,来自传统,来自我们的经典诗篇。这些意象具有着淡远清凉的古典韵味,是秋天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现在,请你再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这些经典的意象在现代诗人的笔下有了什么新的意味,你能不能体会到一些新的感受。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这首诗的前三节。好,这位女同学。

……

【教学反思】

别把诗推向远方

今年的夏天格外炎热。

七月,我怀揣着内心的火热踏上了无锡40度左右的土地,参加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经过四次抽签的煎熬,终于知晓我此行授课的内容:台湾诗人痖弦的《秋歌──给暖暖》。这是我从教十五年来,第一次接触这个文本。

这是一首现代诗,篇幅很短,全诗只有118个字,却意蕴深远。一节课想要完成这首诗不成问题,可是,我问了自己三个问题:1.一首好诗可挖掘的内容很多,我的这节课要什么;2.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内靠自己体味出这首诗的味道,而不是依靠老师的讲解;3.我们学习现代诗的意义仅仅是完成这一首诗的理解吗?问题问出来,我陷入了深思。

现在的学生乃至我们,离现代诗越来越远了。我们的教材中选了戴望舒的《雨巷》,学生们最后记得的也许只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我们很多人都读过顾城的《黑眼睛》,“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却不一定真正读懂了顾城内心的渴望。难道诗只能在远方?如何才能真正拉近我们和现代诗的距离?如果我们能通过学习这样的一首小诗,稍稍走近现代诗,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叶嘉莹说:“凡艺术作品中皆有作者之生命与精神,否则不能成功。”我先将这首诗反复地诵读、品味,寻找诗人的灵魂。这首诗无疑是成功的,痖弦将生命和精神藏在了诗的缝隙间。痖弦说:“这个世界已经够冷,让我们以彼此的体温取暖。”这首诗中的“暖暖”就是那冰冷世界中给诗人以温暖的“生命和精神”的破冰锤,敲碎了寒冰,春暖花开。

……

【名师点评】

真情 真我 真课堂

王兴征

当单凌老师结束了她的《秋歌──给暖暖》这堂课,我的心情是矛盾的:作为一名随行的教师,我替她感到轻松,因为我清楚她备课过程的付出;作为一名听课教师,我真希望这堂课还可以继续下去,虽然我们都知道再精彩的课堂都会按时下课。近两个月后,再来回顾和品味最终获得最高分的这堂课,我想用三个“走向”来概述一下我的看法:

一、走向诗歌的本真━━情感

一首诗歌,一首现代诗歌,要教些什么内容?这恐怕是摆在每个执教者面前的第一个问题。答案也应该是丰富多元的:意象运用,音韵安排,结构样式,风格色彩,语文锤炼,思想意义,不一而足。而单老师这节课,课堂内容固然丰富充裕,然而核心的教学内容却非常清晰,这就是情感。我以为这样的安排准确地把握了教学材料的根本特点,抓住了诗歌的本真。中国古人有“诗言志,歌咏言”之论断,黎巴嫩诗哲纪伯伦也曾言:“诗不是观点的表达。它是从流血的伤口或是微笑的唇间涌出的一首歌。”好的诗歌能让人摸到作者的心,感受到作者的体温,更能实现心与心的触碰,灵魂与灵魂的相惜。单老师的这堂课,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反复体会、表达、沟通、交会,实现了情感教学的总目标。具体说来,有三个维度:

(一)体悟诗人感情

作品首先是作者感情的宣泄与表达,体味作者的感情毋庸置疑应是第一步要完成的任务。单老师从最直观的秋天物象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潜藏于意象罗列及具体描写背后的隐秘感情,从“清凉淡远”的秋之情味,到面对世界破碎的“无奈与心痛”,再到“暖暖”出现后所承载的孤独、呼唤、挽留、希望等丰富情愫,对一首短小诗作、一个平常呼告背后的感情反复体会,反复接近,充分把握了这首诗语短而情长的特点。虽有人说,作品一旦写成,就与诗人无关;但我想,已入耄耋之年的诗人若坐于台下静听,也一定会报以会心一笑。

(二)融入“我”的感情

孔子有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读诗某种意义上是自我观照,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一种内省。我们也常说“教育是一颗心点燃另一颗心”,诗歌教学更是如此。若没有情感的投射与点燃,而只是把所谓诗人(作品)的感情当作客观的对象去研究,去分析,去命名,这样的教学一定是枯燥的,甚至可以说是虚假的。单老师的这节课,流淌着的恰恰是一种真感情:老师和学生都带着自己的感情来理解,来表达,而不是隔岸观火,不是躲在洞悉静观的望远镜或显微镜之后。我还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一个同学把“暖暖”理解成“像妈妈呼唤孩子一样”,这本就是一个很真诚、很美好的解答了,而单老师的轻轻一问 “你的妈妈也这样喊你吗?”则同样温暖美好。全班的笑声中,一种人人都可能受到触动的感情暖流瞬时流动起来,沉浸其中的不仅仅是那个连连点头的孩子,甚至也不仅仅是课堂上的40名学生,也包括所有的听课者。是啊,谁不曾喊过这声“暖暖”,谁又不曾被这样暖暖地呼唤过!

(三)升华诗意的情怀

如果说任何一个作者、读者的个人生活的感情是一种个人化的感情,一种特殊的情感,那么一首经典诗歌,一种基于课堂的公共鉴赏,还应该达到某种高于具体生活的普遍性、共通性的情感,或者说一种情怀。在这节课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过程中,单老师和同学们,没有停留于一种生活化情感的体会,而是借由“暖暖”巨大的想象空白,将一种积极面对世界、人生和心灵的情怀,一种真正的诗意解读了出来。

“在死寂的黑暗中,希望如光明,就是暖暖”,“在冷漠的世间,只要以爱人之心爱众人,世界就会变暖”,这样的句子,离开了对一人一事的歌咏,而上升为一种面对世界人生的心灵震动。这本身就是诗意的,在这背后,一种情怀悄然生成。

二、 走向课堂的本质──语文

……

三、走向教师的本位──对话

……

扫二维码 观看视频课堂

欢迎宣传、订购

(定价:高中组51.00元)

发行热线:0351- 6378037、6378118、15534043930(微信同号)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热点排行(TOP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