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防病提示:不吃变质食物 谨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伊尔女性网 发表于:2020-07-10 09:06:11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曹月 7月正值炎炎夏日,细菌在高温下繁殖迅速,产生毒素污染食品。然而,此时人们往往会吃一些生冷食物,高温导致人体出汗增多,胃酸减少,削弱了机体消化道杀菌的效果,加上疲劳困倦等因素,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失调,省疾控中心专家提醒,夏季应谨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据了解,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患者摄入被细菌和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水所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细菌种类众多,包括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志贺菌、蜡样芽胞杆菌、李斯特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等。
其中,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主要是营养丰富的含水食品,如剩饭、糕点、冰淇淋、乳及乳制品,其次是熟肉类。葡萄球菌的毒素耐热力很强,经加热煮沸30分钟,仍可保持其毒力而致病。
虽然绝大多数大肠杆菌为肠道正常菌群,但是仍有少部分特殊类型的大肠杆菌具有很强的毒力,一旦感染,将造成严重疫情。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发热,甚至出现血便。
而志贺菌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通称痢疾杆菌。病人和带菌者的大便可通过多种方式污染食物、瓜果、水源、玩具和周围环境。天气炎热时苍蝇滋生快,苍蝇的脚毛可黏附大量痢疾杆菌,是痢疾杆菌重要的传播媒介。病人出现剧烈腹痛、呕吐及频繁腹泻,大便有腥臭味,混有血液、可出现40℃以上的高热。
一些人认为,通过加热或冷藏的方式,就可避免细菌性食物中毒。专家表示,虽然大部分细菌对高温不耐受,但有时细菌虽然被杀死,依然会产生毒素,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还有大部分细菌在低温中无法正常生长,但部分细菌喜冷不喜热。
专家举例,“肠毒素”会引起人消化道症状,同时分为不耐热肠毒素和耐热肠毒素。而常见的产“耐热肠毒素”的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耐热肠毒素需要经过100℃在20-30分钟才能对其灭活,日常对剩余食物的再次加工,很难达到灭活条件,所以食物一旦被污染,加热并不能完全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专家提到,李斯特菌是一种喜冷而不喜热的细菌,一般在5℃以下生长,在-20℃可存活一年,常因为食物没有彻底加热、冰箱冷藏熟食品、乳制品未经过加热直接食用而生病。
要避免细菌性食物中毒,专家建议,不吃变质腐烂的,被有害化学物质或放射性物质污染的,病死的禽畜肉;高温季节不生吃海鲜,河鲜,肉类等;生、熟食品分开放置;切过生食的菜刀,菜板不能用来切熟食;平时增强防范意识,注意个人卫生。